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林义夫母挽词

标题包含
林义夫母挽词
孟母何曾憾,生前锦轴横。 东征凤毛好,西府玉昆荣。 贝叶忘言处,金床写水声。 十年堂上客,一曲自悲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林亦之"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孟母:指孟母三迁的故事,为的是使孟子能在好的环境中成长;在此比喻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和教育。 2. 锦轴:古代用以收藏书画的丝织品;此句指孟母为了孩子的成才付出了很多心血。 3. 东征:出自《诗经·小雅·东山》;此处意指文人士大夫渴望建功立业。 4. 凤毛:凤凰的羽毛,代指文人墨客;该句赞誉林母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5. 西府:汉代太常卿所居之处;这里比喻人才的聚集之地。 6. 玉昆:昆冈的玉石,喻贤能之人;这句指林母的子女在社会上受到尊重。 7. 贝叶:古印度佛经书写材料;这里寓意佛典经典书籍。 8. 金床:佛教中指黄金制作的床榻,也是佛教用来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表示林母用佛学引导子女走向正确的道路。 9. 忘言:《庄子·外物》中提到“得意忘言”,这里指沉浸在学习中的状态,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10. 堂上客:宾客聚集的场所,这里形容宴会上的氛围;在此表达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 11. 一曲:一首歌谣或音乐作品;这里指作者在怀念林母时,以歌曲寄托哀思。
去完善
赏析
《林义夫母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作的一首诗,用以悼念母亲的逝世。诗人以母爱的伟大为主题,表达了对自己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孟母何曾憾,生前锦轴横”,引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赞美母亲为了孩子的未来,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里表现了作者深感到母爱的伟大和遗憾自己未能尽孝。 颔联“东征凤毛好,西府玉昆荣”,借以比喻母亲的教诲之恩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子女成长。这两句既有对母亲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因为母亲的离世,无法报答母恩的哀伤。 颈联“贝叶忘言处,金床写水声”,形象地描绘了母亲在临终时安详宁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离去的哀痛之情。贝叶是指佛教经典,金床是对病床的美称,此处暗示了母亲临终前的安静与庄严。 尾联“十年堂上客,一曲自悲鸣”,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在母亲身边的日子,自己作为她的孩子,倍感骄傲和幸福,如今母亲去世,只能独自悲鸣,表达对母亲无尽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悲痛怀念,表达了母爱如天、无微不至的伟大情感。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既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义夫母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五年。 在这一年里,林亦之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时期。此前,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成功。这使得他在事业上陷入了困境,同时也让他对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母亲的感情更加深厚,也更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使得南宋政府不得不采取防御政策;另一方面,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权臣当道,百姓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使林亦之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