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和尚赞
一据独龙冈,三朝扬圣化。
擘破老面皮,索尽辽天价。
当时误杀张僧繇,谁料而今转更遥。
描不成,画不就,三个骰儿抛十九。
一段风光何处有,曲尺翦刀并扫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独龙冈风光的古文诗,我将为您翻译成优美的现代白话文:
一据独龙冈,三朝扬圣化:在独龙冈这片土地上,三个朝代都弘扬着神圣的文化。
擘破老面皮,索尽辽天价:这里的风景如画,仿佛把老面的皮肤撕裂,展现出无尽的美景,就像探寻到了辽金的极致价格。
当时误杀张僧繇,谁料而今转更遥:这里曾经误解了画家张僧繇的画技,没想到如今变得更加遥远而美丽。
描不成,画不就,三个骰儿抛十九:无法用笔墨描绘出这里的景色,也无法用画笔临摹,就像抛掷三次骰子却都是十九点一样困难。
一段风光何处有,曲尺翦刀并扫箒:这样美丽的风景在哪里可以找到?弯曲的尺子、剪刀和扫帚一起使用,也难以描绘出它的美妙。
去完善
释义
1. 独龙冈:地理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虚构的地名。
2. 三朝:这里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期。
3. 擘破:这里是用力的意思。
4. 老面皮:这里是形容老年人的外貌。
5. 索尽:这里是竭尽的意思。
6. 辽天:这里是天空的辽阔之意。
7. 张僧繇:唐朝著名的画家,擅长画龙。
8. 转更遥:这里是表示时间流逝,距离变得更远的意思。
9. 骰儿:赌博用具,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10. 曲尺剪刀:这里是形容曲线形状的剪刀。
11. 扫箒:这里是形容打扫的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志公和尚赞》是宋朝僧人释慧远赞美志公和尚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志公和尚的独特风采和高尚品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首先,“一据独龙冈,三朝扬圣化”,这里描述了志公和尚在独龙冈的地方独居修行,并在三代中弘扬圣人之道。这句诗表现了志公和尚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擘破老面皮,索尽辽天价”,这里用到了“擘破”和“索尽”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志公和尚以坚韧不拔的态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的过程。同时,“辽天价”代表的是极高的价值,意味着志公和尚的贡献具有极大的意义。
然后,“当时误杀张僧繇,谁料而今转更遥。描不成,画不就,三个骰儿抛十九”,这句提到了唐代画家张僧繇的名句“画龙不点睛”的故事,用以衬托志公和尚的地位和价值。诗人表示,尽管当时的张僧繇已经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但他的技艺仍不足以完全表达出志公和尚的风貌,就像掷骰子一样,有十九次无法达成目标。这种表达手法强调了志公和尚品德的高尚和才华的超凡。
最后,“一段风光何处有,曲尺翦刀并扫箒”,这里的“风光”意指志公和尚的风采与品格,而曲尺、剪刀和扫箒则是用来描绘其人格魅力和境界的象征物。诗人以这三个工具作为比喻,强调志公和尚在平凡生活中展现出的大智慧和大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志公和尚赞》是南朝梁代诗人释慧远为赞扬志公和尚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502年至557年之间,即梁朝时期。
在创作此诗时,慧远法师正在经历人生的转折期。他曾在南朝齐国担任过官员,但后因厌倦世俗生活,决定出家为僧。在南朝梁代,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信徒。在这样的背景下,慧远法师创作了这首赞美志公和尚的诗篇,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坚定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当时,梁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皇室的支持,兴建了许多寺庙,培养了大量僧侣。慧远法师作为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声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