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梧州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地区没有风霜雪霰,每年都会见到美好的景物。绿叶在树林中悄悄变化,红花继续盛开。春天离去时听到山间的鸟鸣,秋天来临时看见海边的船。尽管美好的事物令人愉悦,但也总有痛苦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南国的气候温暖,几乎不下雪;这里的“霜霰”指的是寒冷的天气。在温暖的环境里,树木可以持续生长,春天有山鸟叫,秋天还可以看到海槎,这些都是描写南国生态环境的词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南方风光的诗。诗人以南国的物候变化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诗中的“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形象地描述了春天到秋天的季节变换,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同时,通过对“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尽管南方风光美好,但诗人仍感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奈,所以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感慨。这首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南方的四季变换,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梧州》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15年,正值唐玄宗在位期间。在这一年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而岭南地区的梧州则相对较为闭塞。
宋之问作为宫廷诗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然而,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并不高,常常受到排挤和贬谪。在经历了种种人生波折后,宋之问对世事有了更深的体悟。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宋之问的诗歌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们追捧的对象,他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