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减字木兰花

标题包含
减字木兰花
碧梧秋老。 满地琅玕纷不扫。 门掩黄昏。 惟有年时月照人。 凄凉满眼。 肯作六年灯火伴。 莫说凄凉。 来岁如今天一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梧桐树在秋天显得苍老。 满地的竹子杂乱地堆积,也没有人来打扫。 大门紧闭,只有黄粱的月亮陪伴着曾经的时光。 眼睛看到的都是无尽的凄凉。 又怎会想到陪伴这六年的只有那昏暗的灯光。 不要说这个情景多么让人伤感。 也许明年今天的景象和现在是一样的。
去完善
释义
注: 1.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 2. 琅玕:美石,比喻美好的东西。这里指地上的落叶。 3. 黄昏:日落时分,晚上临近的时候。 4. 年时:往年,去年。 5. 六年灯火伴:典出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书》中的“戍楼望断是江陵”和苏轼《洗儿》中的“儿女欢伯今化灰”。这句诗表达的是希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6. 如今天一方:意指明年会像今年一样各自分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用碧梧、琅玕(梧桐)和月光等元素描绘了秋天萧条的景象。“满地琅玕纷不扫”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细致描绘。而“门掩黄昏。惟有年时月照人”则通过门掩、黄昏和月光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孤独、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凄凉满眼”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下的深深感慨。接着诗人以“肯作六年灯火伴”提出疑问,流露出他对以往经历的深深怀念。最后两句“莫说凄凉。来岁如今天一方”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凄凉现状时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词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吴儆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正身处国家兴亡的转折点。在那个时代,宋金两国战乱不断,然而上层贵族却荒淫无度、奢靡成风。面对此景,心怀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人以诗文为刃,挥毫撰写出诸多富有哲理和人生哲理的诗篇。 这位诗人在生活中也曾受挫,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甚至曾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职。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诗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希望唤起民众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的决心。 所以,这首诗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政治风云和个人际遇,也是他作为一个文人墨客,满怀赤诚地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在饱含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寄予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