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积雨霁穷秋,柴扃立清晓。
溪光照烟岫,未觉秋容老。
溪边乌臼林,他日没飞鸟。
浓绿半枯枝,殷红乱衰草。
摇落想骚人,洞庭风袅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过后渐入晚秋,清晨站在柴门前,溪水映照着烟雾中的山峰,让人无法察觉秋天的衰老。溪边的乌桕树,曾经栖息着无数的飞鸟。现在,树枝上只剩半绿半枯的叶子,那些红色的花瓣则凌乱地落在衰败的草地上。遥想古人面对凋零之景,也不禁为之感伤,心中涌起淡淡的哀愁。
去完善
释义
1.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水。
2. 霁:雨后初晴。
3. 穷秋:晚秋。
4. 柴扃:用树枝编成的门。
5. 乌臼林:树林名。
6. 袅袅:风吹物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早起》吴儆这首诗歌以“早”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早晨美景,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感慨。诗歌中展示了清新的溪流、疏离的鸟鸣、绚烂的枫叶等场景,体现了初秋清晨的美好与宁静。同时,诗人也借由这种萧瑟之美引发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这首古诗的内容丰富且意境优美,给人一种深沉而哀愁的美感,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吴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吴儆正在家乡浙江义乌担任地方官。这一时期的吴儆因刚正不阿的品行和卓越的政绩,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他仕途坎坷,曾两度被贬谪。
在南宋时期,时局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士大夫或入朝为官,或退居田园,以此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吴儆虽身处官场,却始终保持着正直廉洁的品质,关心民生疾苦。这首《早起》正是反映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儆人生际遇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士人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