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梧子
鸡犬三家市,蓬蒿一亩宫。
春盘厌笋蕨,秋子积梧桐。
客梦五年过,文盟千里同。
时清台省贵,衮衮看诸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门外有鸡犬争鸣,茅屋草舍成了帝王之家。
春季里用竹笋和蕨菜制作了春盘,秋季则收集了满院的梧桐果实。
离别的日子已过五载,却仍与文学同道如故。
时代清平之时,朝中显贵不少,诸位皆是国之栋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拾梧子》:即《拾梧子诗》,是南宋诗人吴儆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2. 吴儆:字益恭,号雷塘,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游、范成大等人交游甚密。
3. 三家市:指市井,泛指乡村市集。
4. 蓬蒿:指野生的草类植物,这里代指简陋的住所。
5. 一亩宫:指占地面积很小的居所,用“一亩”来形容其狭小。
6. 春盘:指春季宴席上用以装饰的蔬果等食品。
7. 厌:通“餍”,满足的意思。
8. 笋蕨:新鲜的竹笋和蕨菜,均为春季时令蔬菜。
9. 秋子:指秋季收获的果实。
10. 积梧桐:指收集梧桐种子。
11. 客梦五年过:表示离家在外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
12. 文盟: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和结谊。
13. 千里同:形容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14. 时清:时代太平清明。
15. 台省:古代官署名,此处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16. 衮衮:众多之意。
17. 看:观察,注意。
18. 诸公:指朝廷中各位显贵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拾梧子》吴儆这首古诗描绘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诗中的“鸡犬三家市,蓬蒿一亩宫”描述了农村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春盘厌笋蕨,秋子积梧桐”则表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美好感受,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客梦五年过,文盟千里同”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即使相隔千里,彼此的心意也能相通。最后两句“时清台省贵,衮衮看诸公”则是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拾梧子》是南宋诗人吴儆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此时正处于金国侵扰的时期。作为南宋的知识分子,吴儆对于国家的形势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在这个时代,中原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紧张,这些都给吴儆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看到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家园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悲愤。在诗中,他以“拾梧子”为引子,表达了对人民的关心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总的来说,这首《拾梧子》是在一个充满战乱和苦难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