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其一
高情应与水云宽,江北江南望渺漫。 逐马银杯端可赏,屯边铁甲得无寒。 已知与国同休戚,且庆丰年表治安。 杀气已消春意动,曈曈日色上云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雅的情感应该与天边的云彩一样辽阔无边,身处江北或江南,望去皆是烟波浩渺。品尝着马背上赢得的银杯,欣赏着那些守护边疆的铁甲战士,是否心中也有一丝温暖?早已明白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息息相关,于是庆祝和平年代的到来,期盼国泰民安。战争的气息已经消散,春天悄然来临,太阳的光芒洒向大地,万物都在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情: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志趣。 2. 水云宽:水云,水和云;形容广阔而自由的空间。 3. 江北江南:长江北岸和南岸,这里代指整个国家。 4. 逐马银杯:追逐战马的将士和银杯美酒,寓意国泰民安的场景。 5. 端可赏:十分值得欣赏。 6. 屯边铁甲:驻扎边疆的军队士兵。 7. 与国同休戚:为国家利益与福祉着想。 8. 丰年:丰收的年份,亦寓示国家的繁荣昌盛。 9. 表治安:表明国家的安定和平。 10. 杀气已消春意动:战争的气息已经消退,春天的气息涌动。 11. 曈曈:明亮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其一》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诗人在雪景中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诗人以江水比喻自己的胸怀,表达了对祖国广阔疆域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述雪景中的战马、银杯等元素,展现出戍边将士的英勇与坚韧。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和对和平年代的美好期待。在诗人眼中,战争的阴云已经散去,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祖国的河山之间。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大地,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其一》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吴儆。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左右,正值南宋孝宗皇帝在位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一年间,吴儆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即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受到朝廷的重视。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一帆风顺,曾多次遭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关心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歌作品揭露社会弊端,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吴儆以“雪中登楼”为题,描绘了当时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的美丽雪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此外,诗人还以李提点的故事为例,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