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虞仲兄弟
灯火相从总角初,只今已是十年余。
穷愁懒漫吾犹故,文采雍容子甚都。
连璧肯来同寂寞,归鞍宁不少踌躇。
风流一别应如雨,傥有来鸿细作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记得小时候我们还常常相伴在灯光下,而今已过去十个年头。虽然我依然贫穷而懒散,但你却有着丰富的才华和优雅的风度。这次相聚我们共度了宁静的时光,而你离开时似乎还有一丝犹豫。希望我们的分别就像雨水般滋润万物,如果有机会,希望你还能写一封信给我。
去完善
释义
1. 灯火相从总角初:灯火,指读书时光;总角,古代孩童发型,代指儿童时期;初,刚开始。这句指两人一起开始读书的时光。
2. 只今已是十年余:只今,如今;十年余,十余年后。这句形容时间已过很久。
3. 穷愁懒漫吾犹故:穷愁,生活困苦;懒漫,散漫;吾,作者自己;犹故,依然如故。这句表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有改变。
4. 文采雍容子甚都:文采,文学才华;雍容,华贵;子,您;甚都,非常美好。这句赞美对方才华横溢。
5. 连璧肯来同寂寞:连璧,并驾齐驱的美玉;肯,愿意;寂寞,孤单。这句表达希望对方能陪伴自己共度难关。
6. 归鞍宁不少踌躇:归鞍,回家的路程;宁不,表示肯定;少,稍微;踌躇,犹豫不决。这句表示自己有信心面对未来。
7. 风流一别应如雨:风流,风采;一别,离别;应如,应该像;雨,雨水。这句用“雨”比喻离别时的泪水。
8. 傥有来鸿细作书:傥,倘若;来鸿,来信;细作书,详细写信。这句表示如果收到对方的来信,会非常珍惜。
去完善
赏析
《送钱虞仲兄弟》是宋代诗人吴儆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与友人钱虞仲兄弟深厚的友谊和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联“灯火相从总角初,只今已是十年余”,描述了诗人与钱虞仲兄弟相识于少年时期,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这里以“灯火相从”的形象描绘出两人相识之早,友情之深。
颔联“穷愁懒漫吾犹故,文采雍容子甚都”,诗人用“穷愁懒漫”形容自己的境遇,暗示自己虽然生活困顿,但依旧保持着豁达的心态;而称赞钱虞仲兄弟的“文采雍容”,则是对其才华的赞美。
颈联“连璧肯来同寂寞,归鞍宁不少踌躇”,借用连璧之美来形容钱虞仲兄弟的到来,表达了对他们来访的热烈欢迎;同时,在即将分别之际,诗人叮嘱其勿因旅途艰辛而犹豫不决。
尾联“风流一别应如雨,傥有来鸿细作书”,表达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使日后各自分离,他相信他们的友谊会如同雨水滋润万物一样长久不息,并希望彼此保持书信往来,延续这份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钱虞仲兄弟》是南宋诗人吴儆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与金朝议和,国内相对安定。然而,吴儆的一生却经历了多次宦海沉浮。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屡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民间疾苦,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诗中,吴儆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好友钱虞仲兄弟的真挚感情。他希望他们在离别之后能够保持坚韧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同时,通过这首诗歌,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尽管国家表面上实现了和平,但内部矛盾依然尖锐,民众的生活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这也使得吴儆在诗歌中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