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诵中庸

标题包含
诵中庸
端把中庸诵一篇,眼前神物顿森然。 尘埃扫尽无他虑,尽管高楼自在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我为您翻译这首诗: 在我阅读《中庸》一章时,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当我扫清了心中杂念,没有其他的忧虑,我可以在高大的楼宇中自由地入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庸》:书名,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儒家中庸之道,强调诚敬之道,主张人性本善,发扬人性之光辉。 2. 端把:正拿着。 3. 顿森然:顿时显得高大威严的样子。 4. 尘埃扫尽:比喻清除杂念,内心平静。 5. 高楼自在眠:在宁静的高楼上自由自在地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诵中庸”,实际上是用诗的形式阐释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开篇两句,描述了诗人认真诵读中庸的情景,通过诵读,使得原本虚无的神灵形象瞬间变得栩栩如生。接下来的两句,以清洁尘埃、消除杂念,象征着中庸之道的涤荡作用,最后一句则以诗人无牵无挂、安心睡眠的情景,传达了中庸之道带来的内心宁静和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诵中庸》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5年至1244年之间,也就是南宋时期的后期。 在这段时间里,陈藻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在年轻时便已成名,但因战乱和政治斗争的影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甚至曾被流放至偏远的地方。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他更加坚定了对儒家学说的信仰,对中庸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在南宋时期,儒家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儒家的传统观念受到了佛教、道教等新兴宗教的挑战;另一方面,儒家的政治地位也受到了新兴的政治力量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藻坚持传播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体现了他对儒家学说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综上所述,《诵中庸》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含了陈藻个人的人生际遇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时代背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陈藻的中庸思想,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