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
紫艳暮春庭,少陵诗思清。
老蛟蟠曲干,丹矿缀繁英。
花谱元无品,春工别有情。
不随桃李色,俗眼莫相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紫色艳丽的牡丹在暮春时节绽放在庭院中,杜甫的诗思如它般清新。曲折的老树盘根错节,牡丹如同红色的宝石点缀其间。它们并未被编入花卉谱系之中,春天的工匠赋予了它们特别的情感。牡丹并不追求与桃李同样的颜色,庸俗的世人请勿对它们轻视。
去完善
释义
1. 紫艳:紫色的花朵。这里指的是紫荆花。
2. 暮春:晚春,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3. 少陵:这里指杜甫。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南郊的少陵,因此世称杜少陵。他的诗歌创作中多有对花卉的描绘。
4. 老蛟:传说能兴风作浪的恶龙,这里用来形容紫荆花的树干弯曲盘绕的姿态。
5. 丹矿:朱砂矿石,这里用来比喻紫荆花的红色花瓣。
6. 花谱:记载花卉种类的书籍。
7. 元:原本,本来。
8. 春工:春天的造化之力,这里指春天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9. 别:另外,别样。
10. 不随:不效仿。
11. 桃李色:桃李的花色,通常为粉红色或白色。
12. 俗眼:庸俗的眼光。
13. 莫相轻:不要互相轻视。
去完善
赏析
《紫荆花》这首诗描绘了紫荆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作者韦骧以细腻的笔触,首先展示了紫荆花在暮春时节的紫艳之美,让人联想到杜甫诗歌中的清新意境。接着,诗人用“老蛟蟠曲干,丹矿缀繁英”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紫荆树枝干蜿蜒曲折、花朵繁茂的景象,突显出紫荆花的生命力。紧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紫荆花虽然在花谱中并无地位,但春天的力量赋予了它特别的魅力。最后,诗人通过“不随桃李色,俗眼莫相轻”,强调了紫荆花不与桃李争艳的品质,表现出诗人对紫荆花的尊重和赞美。整首诗不仅传达了紫荆花的独特美感,还寄寓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人格追求,令人回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紫荆花》是北宋时期诗人韦骧的一首描绘紫荆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即北宋晚期。这一时期的韦骧任地方官员,辗转于多个州县任职。
在这首诗歌创作期间,韦骧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他在官场上的地位逐渐上升,对自然风光和植物的观察也更加敏锐。同时,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吟咏自然、抒发个人情感。因此,韦骧选择以紫荆花为主题进行创作,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