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箫鼓曲

标题包含
箫鼓曲
乐不在欢合,悲不在生离。 感此箫鼓曲,已堪华髪衰。 月明大隄路,雨暗浙江西。 狼籍一杯酒,凄凉千里期。 谁言天涯恨,逸韵起相思。 清角竟不返,悒然心不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辽,字睿达,唐朝末年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主要活动在今中国东北地区一带。 沈辽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沈庆之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名将,曾任安东都护府都督。沈辽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快乐不在于欢聚一堂,悲哀不在于生离死别。 感受这支箫鼓乐曲,已然能够体味白发苍苍的哀愁。 月明照亮了大堤道路,而浙江西边却烟雨蒙蒙。 酒桌上杯盘狼藉,远方的旅程令人倍感凄凉。 谁说相隔天涯会感到遗憾?飘逸的音韵引发无尽的相思之情。 然而,那清丽的曲调并没有返回,忧郁的心情无法得到愉悦。
去完善
释义
1. 乐:这里指音乐。 2. 欢合:欢乐的场景。 3. 悲:悲伤的情感。 4. 生离:与死别相对,活着的离别。 5. 箫鼓曲:以箫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乐曲。 6. 华髪衰:华发即花白头发,表示衰老。 7. 大隄:古代堤坝名,位于今江苏盱眙境内。 8. 浙江西:浙江,古称浙水或淛水,位于中国浙江省。这里是浙江西部地区。 9. 狼籍:混乱的样子。 10. 一杯酒:代指微薄的陪伴。 11. 千里期:遥远的距离。 12. 天涯恨:远离故乡的愁绪。 13. 逸韵:超逸的韵味。 14. 清角:古代一种乐器。 15. 悒然:忧郁不安的样子。 16. 心不怡:心情不舒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箫鼓曲”,描述了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人生哲理。诗人首先指出音乐的感染力并非源自欢愉或悲伤的高潮时刻,而是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感受。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听到箫鼓曲时内心的触动:虽然年华已逝,但音乐的感染力仍然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珍贵。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月光洒在大堤路上,雨水滋润着浙江的西部地区。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失落,这表现在他喝酒解忧,思念远方的友人。这种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强调了音乐对于情感的触动作用,即使天涯海角,优美的旋律也能唤起人们的相思之情。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音乐的赞美:音乐的感染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沉浸在其中,心情愉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箫鼓曲》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沈辽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75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在沈辽所处的时代,江南地区以其富饶的物产、美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沈辽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江南各地游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沈辽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与权臣斗争而遭到贬谪。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百姓的疾苦。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民生关切的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此外,沈辽所处时代的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契丹、党项等民族政权不断侵扰边境,国内的政治腐败和民众疾苦也日益严重。然而,江南地区却在这一时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昌盛。这种现象使得沈辽对江南地区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得更加珍贵和感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