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贺新郎

标题包含
贺新郎
细把君诗说。 怅馀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 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投身抗金事业,曾参与耿京领...查看更多
湯頭頭
去完善

译文
细细品味你的诗篇,那悠扬的旋律,如同天空中的浩渺云海,又如洞庭湖的波光粼粼。 那千尺高的悬崖,被尘埃覆盖不了,只有厚厚的冰雪覆盖着。突然间,那寒气逼人,让人毛骨悚然。 自古佳人们多命运多舛,面对这明月,心中一片伤感情绪。金屋中的寒冷,夜晚弹奏琴瑟。 离天只有一尺五的距离,这是你的家园。看着空中的鱼龙变幻,风云聚散。 抬头望着那神州的道路,阳光逐渐消散,只剩下战死的骸骨。感叹那夷甫等人,清高绝尘。 半夜里,狂歌悲风起,听着铮铮作响,那是战马屋檐间的铁甲。南北分离,正是现实。
湯頭頭
去完善
释义
1. 钧天浩荡:指天空广阔无垠。钧天,指天空;浩荡,形容辽阔。 2. 洞庭胶葛:指洞庭湖的广阔。洞庭,指洞庭湖;胶葛,形容广阔无边。 3. 千尺阴崖:形容地势险峻。阴崖,指地势阴暗;千尺,表示高度。 4. 层冰积雪:形容地势高寒,积雪和冰层深厚。层冰,指冰层深厚;积雪,指积雪深厚。 5. 自昔佳人多薄命:指古代美女命运多舛。自昔,指古代;佳人,指美女;薄命,指命运不好。 6. 金屋冷,夜调瑟:形容夜晚金屋寂静,调瑟以解闷。金屋,指富丽堂皇的房子;夜调瑟,指在夜晚弹奏瑟琴。 7. 去天尺五君家别:形容距离天空很近,与君离别。去天尺五,指距离天空很近;君家别,指与君离别。 8. 鱼龙惨淡,风云开合:形容风云变幻莫测,如鱼龙翻滚。鱼龙,指风云;惨淡,形容变化无常。 9. 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形容战争过后,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衣冠,指社会精英;神州路,指神州大地;白日,指阳光。 10. 南共北,正分裂:形容南北分裂,无法统一。南共北,指南北分裂;正分裂,表示无法统一。
湯頭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贺新郎》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古人古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现实的忧虑。 词中以“细把君诗说”开篇,表达了对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欣赏。接下来,词人用“怅馀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来形容诗词中的意境,将其描绘得如天地之间,浩渺无垠,令人叹为观止。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两句,则以景喻事,通过描绘荒凉凄清的景象,隐喻历史上的悲剧事件。而“乍一见、寒生毛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历史的沉重感,让人不寒而栗。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两句,则通过对古代佳人的惋惜,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尽感慨。这里的“金屋冷,夜调瑟”,既是对古代佳人的描绘,也隐喻了现实的冷漠和孤独。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三句,则通过对天地间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这里的“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则是对历史战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最后,“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三句,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自由的渴望。这里的“南共北,正分裂”,既是对历史现实的描绘,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贺新郎》以诗词为载体,通过对古今事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现实的忧虑。词人的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湯頭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之间,即辛弃疾被贬谪到江西上饶的十年间。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虽然远离政治中心,但他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词作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人的侵略,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辛弃疾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渴望能够为国效力,恢复中原故土。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屡遭排挤和打击。这种人生际遇使得辛弃疾在词作中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在这首《贺新郎》中,辛弃疾以“绿树听鹈鴂”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然而,紧接着他又以“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最后,他以“谁共我,醉明月”结尾,表达了孤独的心境和对知音的渴望。
湯頭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