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标题包含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 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 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 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认识窗户前的梅花,只知道墙壁上映出的竹子。 它就像蜡烛一样脱皮,颜色却又与黄色不同。 自然展现独特的风采,并非依靠肌骨散发的香气。 木犀虽然平凡琐碎,但其品质和色泽值得肯定。
去完善
释义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是一首赞美蜡梅花的诗。以下是对其中词语的注释: 1. 和:指对他人诗歌的和答或和诗。 2. 何叔信:诗人朋友的名字,“何”为何姓,“叔信”为他的字。 3. 蜡梅:即梅花的一种,因其花呈黄色且质感如蜡,故得名。 4. 当:靠近,对着。 5. 牖:窗户。 6. 唯:只。 7. 知:知道,了解。 8. 映墙:在墙壁上映照。 9. 脱成:此处指花朵脱落。 10. 元:原本。 11. 蜡:此处指梅花的颜色和质感。 12. 染就:染色完成。 13. 殊:特别,与众不同。 14. 自是:自然是。 15. 风神:形容梅花的姿态和神采。 16. 秀:优美,秀丽。 17. 宁由:难道是因为。 18. 肌骨:这里指梅花的本质和特点。 19. 香:气味,香味。 20. 木犀:指桂花。 21. 琐碎:零散,分散。 22. 品色:品质与色彩。 23. 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相当于“希望”、“或许”。 24. 同方:有共同之处。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中,诗人赵蕃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品格高洁的赞美。 首联“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描述了诗人在生活中对梅、竹的关注。他以梅花装点窗户,用翠竹作为墙壁的背景,展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生活氛围。 颔联“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细致地描绘了蜡梅的形象。蜡梅的花瓣如同融化的蜡,色彩独特,与普通的黄色有所不同。这种细致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现手法,使蜡梅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颈联“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强调了蜡梅的风度和气质。蜡梅以其特有的秀美之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它自身所具备的品质,而非外力的作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在品质的赞美。 尾联“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通过对比木犀(即桂花)和蜡梅,进一步强调蜡梅的高尚品质。虽然桂花小巧玲珑,但其在品色方面与蜡梅相去甚远。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蜡梅的赞誉和对其品色的认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蜡梅的形象、气质和风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赵蕃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品格高洁的赞美。同时,通过与其他植物的对比,突出了蜡梅的独特之处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与金朝的战争期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赵蕃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他在朝廷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最终选择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往往以诗言志,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赵蕃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蜡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