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起见雪

标题包含
早起见雪
折竹声高晓梦惊,寒鸦一阵噪冬青。 起来簷外无行处,昨夜三更犹有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折断竹子发出的声音惊醒了我的清晨美梦,寒冷的乌鸦在冬天的树枝上发出嘈杂的声音。我起身看到屋檐外面没有行人的踪迹,昨晚凌晨三点的时候还有星星闪烁。
去完善
释义
利登的《早起见雪》: 1. 折竹声高:古人认为雪下时,会发出折竹子的声音,形容雪声之大。 2. 晓梦惊:指被早晨的声音惊醒。 3. 冬青:一种常绿乔木,这里借指冬天。 4. 簷外无行处:指屋檐下的雪地无人踏过,即刚下的雪。 5. 三更犹有星:古代计时单位,一更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三更即深夜11点到凌晨1点,星星在这个时候还可见,意味着雪下得大。
去完善
赏析
《早起见雪》是明代诗人利登的作品。这首诗歌以清晨的寒冷、寂静为基调,通过折竹声、乌鸦叫和夜空中的星星等景物描绘,展现了一幅冬日早晨的景象。 首句“折竹声高晓梦惊”描述了清晨被折断的竹子声音惊醒的画面,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冬天的清冷气息。而“寒鸦一阵噪冬青”则表现了冬日清晨,寒鸦在枝头喧嚣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的“起来簷外无行处”意味着诗人醒来后发现室外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无法行走。这里的“无行处”可以理解为雪厚难以行走,也可以理解为白茫茫的一片,使诗人无法识别路径。 最后一句“昨夜三更犹有星”,说明了这是大雪之后,星光照亮寒冷的夜晚,留给诗人深刻的印象。此句与前两句呼应,形成了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见雪》是明代诗人利登的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个时期,利登的个人生活颇为坎坷。他曾经历过家道中落、科举失利等挫折,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然而,正是这些经历,使他在面对自然美景时,能够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诗篇。 在明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这一时代的人文气息和审美观念。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登的这首《早起见雪》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