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自贻
物如善得终为美,事到巧图安有公。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灾殃秋叶霜前坠,富贵春华雨后红。
造化分明人莫会,花荣消得几何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事物如果得到了好的结果就很完美,事情如果能巧妙地处理就不会有问题。
不在世界上掀起风波,自然不会有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灾难就像秋天的落叶在霜冻之前飘落,富贵就像春天的花朵在雨后天晴时更加鲜艳。
自然的变化规律很难理解,花的繁荣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成。
去完善
释义
1. 安乐窝:指生活舒适的地方。这里用以比喻诗人的住所。
2. 善得:形容事物美好且具有价值。
3. 巧图:指巧妙地谋取私利。
4. 风波:这里指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矛盾。
5. 冰炭:比喻矛盾或冲突。
6. 秋叶:秋天的树叶,这里用以象征事物的衰败。
7. 春花:春天的花朵,这里用以象征事物的繁荣。
8. 造化:指大自然或命运。
9. 几何:多少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安乐窝中自贻”,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佳作。诗以人生哲理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独特见解。
首联诗人写道:“物如善得终为美,事到巧图安有公。”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如果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最终会成为美好的东西;事情如果过于追求巧妙和利益,那么公正就无法存在了。这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看法,认为应当顺应自然、平和对待,不应过分强求。
颔联:“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这一句意味着:假如在生活中不起风浪、不计较名利,心中也就不会有冷暖交加的煎熬。这体现了诗人倡导平静淡泊的生活方式,以求心灵宁静。
颈联:“灾殃秋叶霜前坠,富贵春华雨后红。”这表达了诗人对富贵与灾难的看法。他认为,如同秋天的落叶在霜降之前总会凋落,而春雨过后花朵才会更加鲜艳一样,生活中的灾祸与幸福也总是相伴而生,难以避免。这里诗人用富有哲理的比喻提醒人们要坦然面对生活的起伏变化。
尾联:“造化分明人莫会,花荣消得几何功。”这两句是说:大自然的造化神奇,人们很难完全领会和理解,而这些花儿的繁荣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呢?诗人借自然界的花儿繁荣景象,形象地揭示出生活哲理——万事皆有其内在规律,人类无法完全把握,但只要付出努力,终究会有所收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安乐窝中自贻》是北宋著名哲学家、诗人邵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75年左右,此时邵雍已经步入中年,他在故乡共城(今河南辉县)修建了“安乐窝”,开始了田园生活。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邵雍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早年,他曾游学四方,求取功名,但未能如愿。后来,他在洛阳结识了司马光、吕公著等名士,受到他们的影响,开始潜心研究哲学和儒家经典。在这段时间里,邵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邵雍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中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然而,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这些问题在邵雍的诗中也有所反映,如《安乐窝中自贻》中的“安得此身如蔗境,了无酸楚到眉尖”,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