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 其二
四明畴昔称狂客,二室于今号散仙。
子晋料登缑岭望,待君笙鹤共升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在四明地区曾有个狂妄的人,而现在二室山却有人被称为散仙。料想王子晋登上缑岭之巅眺望远方,等待你和你的笙鹤一起升天。
去完善
释义
1. 四明:浙江宁波的别称。此指宋之问隐居的地方。
2. 二室:即太室山和华山。分别位于河南登封县与陕西华阴县。这里用来形容刘监的隐逸生活。
3. 狂客:指贺知章,曾任秘书监。
4. 子晋:即王子乔,为周灵王太子。传说中他乘凤骑鹤,升天成仙。这里代指刘监。
5. 缑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传说王子乔在此处升天成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文彦博送别秘书刘监回归嵩阳时所作,诗人借用了“四明狂客”和“二室散仙”的典故来赞誉刘监的高雅风范。首句以四明狂客形容刘监,意味着他在学识、修养等方面都堪称楷模;次句中的二室散仙则表达了刘监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质。紧接着,诗人联想到传说中的王子晋,他登上缑岭观览仙境,等待与刘监一起翱翔天际,以比喻双方之间深厚的友情。整首诗寓情于景,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刘监的高尚品格,又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 其二》,是宋代诗人文彦博的作品。据史料记载,这首诗作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在这个时期,文彦博作为宋代的一位重臣,曾任宰相、枢密使等职,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然而,他在晚年却选择了退隐田园,与山水为伴。这首诗歌就是在他归隐之后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沉浮的感慨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代的文人墨客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归隐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文彦博也不例外,他在经历过官场的喧嚣与纷扰后,选择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歌正是他这一心境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