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燎蚊

标题包含
燎蚊
欲昏疑雾合,未暗已雷鸣。 驱逐无长策,纷纭剧乱兵。 昼潜如设伏,夜啸若先声。 喙惨戈予利,身微坌壒轻。 嘬肤来汗血,播腹去朱樱。 壁以青油固,麾之白羽明。 闻风聊詟息,得路即喧轰。 婉婉工乘隙,骚骚故彻更。 据经当烈泽,考传合熸荆。 耿耿银缸动,荧荧爝火行。 翼焦身尚奋,力尽势还倾。 垒合无逃虏,膏血可筑京。 周遭期剿绝,小大悉炮烹。 爇左时惊合,禽纵或走横。 奔军容暂脱,搜谍靡余生。 走操华容道,追刘白帝城。 周瑜方奏凯,陆逊遂成名。 一觉华胥梦,千年战国情。 区区两蛮触,何足较踦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欲昏疑雾合,未暗已雷鸣。 驱逐无长策,纷纭剧乱兵。 昼潜如设伏,夜啸若先声。 喙惨戈予利,身微坌壒轻。 嘬肤来汗血,播腹去朱樱。 壁以青油固,麾之白羽明。 闻风聊詟息,得路即喧轰。 婉婉工乘隙,骚骚故彻更。 据经当烈泽,考传合熸荆。 耿耿银缸动,荧荧爝火行。 翼焦身尚奋,力尽势还倾。 垒合无逃虏,膏血可筑京。 周遭期剿绝,小大悉炮烹。 爇左时惊合,禽纵或走横。 奔军容暂脱,搜谍靡余生。 走操华容道,追刘白帝城。 周瑜方奏凯,陆逊遂成名。 一觉华胥梦,千年战国情。 区区两蛮触,何足较踦赢。 译文: 昏暗的天色中仿佛有雾气聚合,天还未黑却已听到雷鸣之声。 驱散敌军没有长久之计,到处都是混乱不堪的场面。 白天潜伏如同布置埋伏,夜间呼啸就像率先发声。 嘴巴裂开露出尖锐的牙齿,身上的盔甲却显得轻盈。 紧紧贴在皮肤上流出的是汗水和热血,张口呼出的是粗犷的呼声。 墙壁用坚固的油墨加固,指挥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听到风声就不禁心生恐惧,找到了出路就立刻大声喧哗。 勤奋努力善于抓住时机,喧闹不安却故作镇定。 根据经典应该选择地势险要的地方,参考史书寻找可以取胜的方法。 明亮的灯光下摆放着一盏盏油灯,火势微弱却照亮了前方的路。 即使翅膀烧焦身体依然奋力向前,力量耗尽也要坚持下去。 堡垒完整没有逃走的敌人,用敌人的血肉筑起新的城墙。 希望四周的敌军都能被消灭,无论大小都要坚决进攻。 左手边的火焰突然冒出,擒住敌人或是让他们逃跑。 匆忙逃脱的士兵可能暂时安全,搜索间谍的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纷纷奔走操控着局势,追逐刘备直到白帝城。 周瑜刚刚取得胜利,陆逊随后也声名大噪。 一个觉醒的梦牵动了千年的战国情。 不过是两个争论不休的小人物,何必计较谁输谁赢。
去完善
释义
1. 欲昏:即将昏暗的时刻。 2. 疑雾:像是雾气弥漫的样子。 3. 雷鸣:比喻蚊虫的嗡嗡声。 4. 驱逐:指驱赶蚊虫。 5. 无长策:没有持久有效的办法。 6. 纷纭:形容蚊虫乱飞的状态。 7. 剧乱兵:犹如混乱的战场。 8. 昼潜:白天潜伏的意思。 9. 夜啸:夜晚的虫鸣。 10. 喙惨:形容蚊虫口器锋利。 11. 戈予利:意指给予人体伤口。 12. 身微:蚊虫身体虽小。 13. 坌壒轻:尘土轻盈。 14. 嘬肤:叮咬人的皮肤。 15. 来汗血:带来汗水和血。 16. 播腹:传言繁衍后代的意思。 17. 去朱樱:离开红花绿叶的地方。 18. 壁以青油固:将墙壁涂抹上青油保护。 19. 麾之白羽明:指挥手持白羽扇。 20. 闻风:听到风声即迅速躲藏。 21. 婉婉:轻轻地飞来飞去。 22. 骚骚:扰动的样子。 23. 彻更:整夜不睡觉。 24. 当烈泽:酷似在烈火中。 25. 考传:查阅典籍。 26. 合熸荆:比喻烧死蚊虫的场景。 27. 耿耿:明亮的样子。 28. 银缸:明亮的灯。 29. 荧荧:微弱的光亮。 30. 炬火行:点燃火炬行进。 31. 翼焦身尚奋:即使翅膀燃烧也要奋力前行。 32. 力尽势还倾:即使力量耗尽也要坚持到底。 33. 垒合无逃虏:没有地方可以逃脱。 34. 膏血:用血来形容蚊子。 35. 周遭:四处、周围。 36. 期剿绝:期待完全消灭。 37. 小大悉炮烹:无论大小都被捕捉。 38. 爇左:把左边的焚烧。 39. 禽纵:放走少数。 40. 走操:逃跑的过程。 41. 华容道:三国时期的一个地点。 42. 白帝城:古代战争发生地。 43. 周瑜:三国时期的名将。 44. 陆逊:三国时期的名将。 45. 一觉华胥梦:喻指暂时逃离现实的困境。 46. 千年战国情:长时间的战乱纷争。 47. 区区:小小的,微不足道的。 48. 蛮触:寓言中的昆虫角色,比喻两个弱小势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界生物生活的诗作。诗人以蜜蜂为对象,通过对它们生活习性的描绘,揭示了昆虫世界的生命力旺盛、斗争激烈的景象。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战乱纷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燎蚊》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诗作之一,创作于公元1156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金宋对峙时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项安世(约1129-1208),字平甫,号衡山居士,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他在政治生涯中曾任礼部尚书、中书舍人等职,后因反对和议而被罢官。在文学方面,项安世以诗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诗歌风格清新质朴。 在这个特殊时期,项安世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但因与当权者的意见不合而遭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疾苦,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燎蚊》这首诗是项安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之作。他通过对蚊虫肆虐的描绘,隐喻了那些横行霸道的权贵们对百姓的侵害。诗句中的“燎”意为燃烧,表达了诗人渴望消除这些罪恶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项安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在乱世中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民生的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