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夜坐杂咏十首 其一
数间老屋云松下,半亩方塘水竹村。
先生观化耿独坐,不觉寒深雪塞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几间位于云松下的老房子里,有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和水边的村庄。老师在这里观察自然变化并独自坐着,以至于没有察觉到寒冷的加深和积雪堵住了大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数间:几间。
2. 老屋:年久失修的房屋。
3. 云松:高大的松树。
4. 方塘:池塘。
5. 水竹村:四面环水的村庄。
6. 先生:指作者本人。
7. 观化:观察自然界的变迁。
8. 独坐:独自静坐。
9. 不觉:不知不觉。
10. 寒深:寒气浓重。
11. 雪塞门:白雪覆盖了门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冬日雪景图。诗人通过“数间老屋云松下”和“半亩方塘水竹村”两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同时,诗中的“先生观化耿独坐”一句,表达了诗人独处一隅,静观自然变化的宁静心境。最后一句“不觉寒深雪塞门”,则表现了诗人面对严寒的冬雪,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温暖与宁静,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中夜坐杂咏十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徐瑞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创作的组诗作品。当时正值明朝初期,战乱刚刚平息,百废待兴。徐瑞作为一位儒士,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在雪夜的寒寂之中,写下这组诗,以抒发对家国命运的感慨。
此时的徐瑞已经历了明朝开国前后的动荡时期,曾被迫离开家乡,流寓他乡,饱受战乱之苦。他的诗篇反映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同时,他也关注民间疾苦,关心民生,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学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这一历史时期,朱元璋刚建立明朝,对文化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大力提倡儒学,选拔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瑞受到感召,积极投入到文化事业中,将自己的才华和热情献给了这个崭新的国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