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春日
暮春江色映芳菲,雨后清和满客衣。
游骑自穿官柳去,落霞常伴彩桡归。
锦鳞劈浪深深跃,翠羽迎风两两飞。
因下短亭犹惜别,万枝香雪在蔷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傍晚时分,江面的景色倒映出各种花朵的美丽,一场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和煦,这感觉充满了旅人的衣衫。
游人骑马穿过垂柳离去,落霞则常常伴随着划艇归来。
鱼儿在波涛中奋力跳跃,翠鸟迎风吹拂振翅高飞。
我们在这短暂的下坡小亭依依惜别,千万朵花香与洁白的蔷薇一同出现。
去完善
释义
暮江:指傍晚的江河。 芳菲:花草树木的芳香。
清和:清净平和的天气。 满客衣:指雨水沾湿了游客的衣服。
游骑:游动的骑兵。 穿:穿过。 官柳:官方种植的柳树。
落霞:夕阳时的彩云。 彩桡:彩色船桨。
锦鳞:指有漂亮斑纹的鱼。 劈浪:破浪前行。
翠羽:绿色的羽毛,此处指鸟。 迎风:面对风吹过来。
因下:于是下来。 短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通常设置在路上。
惜别:舍不得分别。 万枝香雪:形容蔷薇花繁茂且香气扑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的江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景图。诗人通过对暮春江色、雨后清和、游骑穿行、落霞伴舟、鱼跃水波、鸟乘风飞等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首句“暮春江色映芳菲”,描绘了夕阳下的江水与岸边的春花相映成趣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明媚的基调。次句“雨后清和满客衣”,则通过雨后的清新空气和湿漉漉的客人衣裳,展现了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游骑自穿官柳去,落霞常伴彩桡归”,则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视野。游骑穿梭于官柳之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而落霞伴随归舟,则寓意着一天的结束,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再接下来,“锦鳞劈浪深深跃,翠羽迎风两两飞”,通过对鱼儿飞跃水面、鸟儿乘风飞翔的细节描绘,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前者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后者则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愉悦。
最后一句“因下短亭犹惜别,万枝香雪在蔷薇”,则以短亭惜别的情景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而“万枝香雪在蔷薇”,则通过繁花似锦的蔷薇花,将春天的美丽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城春日》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胡宿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5年左右,正值北宋太宗至道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胡宿正任职于朝廷,担任尚书工部员外郎一职。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官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仕途,历任要职。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多次受到贬谪。在这个时期,胡宿对自己的人生遭遇和政治地位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995年左右的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宋代的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同时,他们也善于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热爱。胡宿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