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宫
玉案金炉对御床,岿然应是鲁灵光。
螭头直上双鱼尾,不让西京旧柏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玉制的书桌和金质的香炉旁,是那宏伟壮丽的皇帝宝座。它稳稳地坐落在那里,就如同鲁国的瑰宝一般熠熠生辉。屋脊上雕刻着苍龙的头部,一直延伸至鱼尾形的设计,彰显出皇家气派,丝毫不逊色于昔日西京的旧皇宫。
去完善
释义
1. 玉案:指玉石制成的桌案。
2. 金炉:即铜炉,金属制成的香炉。
3. 对御床:与皇帝的御床相对。
4. 岿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5. 鲁灵光:原指山东的鲁灵光殿,这里借指豪华壮丽的宫殿。
6. 螭头:古建筑中屋脊上的装饰物,形状像神话中的动物螭龙。
7. 直上:指屋脊从地面一直向上延伸。
8. 双鱼尾:古代建筑中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造型,形似鱼尾。
9. 不让:不逊色于。
10. 西京:古代的西京指的是长安,这里代指汉朝的都城。
11. 柏梁:柏梁台,西汉时期的一座宫殿。
去完善
赏析
《新宫》是唐代诗人杨修创作的一首描绘宫殿的诗歌。这首诗歌以华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新宫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首句“玉案金炉对御床”描述了新宫内的陈设,玉石制的案子和黄金制成的香炉摆放在皇帝的御床前,显示出皇家富丽堂皇的氛围。紧接着的“岿然应是鲁灵光”则暗示了这座新宫虽然雄伟壮观,但在历史上还有更为古老的建筑存在,如鲁国的灵光殿,提醒人们在欣赏新宫的同时不要忽视古代文明的光辉。
接下来的“螭头直上双鱼尾”是对新宫屋顶的描绘,用鱼尾形状的装饰突显出宫殿的高贵典雅。诗人用“不让西京旧柏梁”表达了新宫与西汉时期的柏梁台相比也毫不逊色的观点,再次强调新宫的壮丽。
整首诗通过对新宫的描绘,展示了唐朝盛世的繁荣与昌盛,同时寓含着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关注。诗人借新宫的历史地位凸显其对古代文明的敬意,并在对比中表达了对新时代的热情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宫》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杨修创作的一首描绘宫殿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东汉末年,大约在公元2世纪。在东汉末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政治腐朽,民不聊生。杨修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知名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这一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时期,杨修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民生疾苦深感忧虑。他在这首《新宫》诗中通过对新宫的描述,表达了对皇权的不满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同时,他也呼吁统治者能够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从而实现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在东汉末年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杨修以独特的文学视角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的这首《新宫》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百姓疾苦的一面镜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