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和殿
得地恩深雨露徧,丹墀左右玉阶前。
君王属意君知否,恰似风流美少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灵和殿:古代宫殿名。
2. 丹墀:指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3. 属意:关注,重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对杨修的宠爱和信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对皇权的敬畏。首句“得地恩深雨露徧”形象地描述了皇帝的恩情如同雨露滋润着大地,暗示诗人受到了皇帝的厚待。接着,“丹墀左右玉阶前”描写了皇宫的壮丽景象,强调了诗人的地位之高。后两句“君王属意君知否,恰似风流美少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拥有美好年华却仍珍惜时间、心怀壮志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和殿》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杨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战乱频繁。杨修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身处乱世之中,对于国家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杨修正值中年,他已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目睹了生灵涂炭的惨状。他曾在曹操帐下担任主簿,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如焚。同时,杨修也是一位文采横溢的诗人,他用自己的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描述了灵和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歌中的“檐阿”、“灵和殿”等词汇描绘了宫殿的壮丽景色,而“寒竹之声”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渴望和平、厌恶战乱的意愿。
总的来说,《灵和殿》这首诗是在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杨修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