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风雨中
潇潇风雨闭柴门,年纪衰颓病著身。
大似梁鸿居海曲,略如公干卧漳滨。
三春晴暖无多日,一世安闲有几人。
闻道明朝新酝熟,不妨祭灶请比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雨潇潇中关闭柴门,年老的我疾病缠身。就像昔日隐居于海曲的梁鸿,又像公干一样躺在漳水之滨。春天晴朗的日子并不长久,一生中能享清闲的人又有多少呢?听说明天新酿的酒就要熟了,不如借此机会邀请邻居一起品尝,共同欢庆。
去完善
释义
潇潇:形容风雨的声音;
柴门:用木头或竹子做的门;
大似:非常像;
梁鸿:古代隐士,字季鸾;
海曲:指沿海地区;
公干:东汉时期诗人刘桢的字;
漳滨:漳河之滨;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晴暖:晴朗温暖;
安闲:安静而清闲;
明朝:明天;
酝熟:酿成的酒熟了;
祭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灶神,以祈求平安顺利;
比隣:邻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风雨中的景象,诗人通过自身体验表达了人生的感慨。首联描绘出风雨交加、家门紧闭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的境况。颔联以历史上的两位隐逸之士——梁鸿和公干作为比喻,暗示诗人自己也如他们一样选择了归隐的生活。颈联感叹春天的晴朗日子不多,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尾联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明天仍风雨交加,也可以邀请邻居共饮,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领略春日风雨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起起落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复古的《春日风雨中》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在这一时期,宋金对峙,局势紧张。当时诗人年事已高,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他深感忧虑。然而,在这首诗歌中,他却以超然的心态,描绘了风雨中的春天景象。
在诗中,作者描述了春日的风雨交加,但是并未流露出悲伤的情绪,反而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心境。这种心境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百态的洞察和理解。
此外,这首诗还传达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之情。虽然他无法直接参与战争,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一首抒发家国情怀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