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几集元规会,曾留子建题。
东南当日出,西北与云齐。
帝里五百尺,仙家十二梯。
吹箫多感激,丹凤竟相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处有元规举办的聚会中,也曾留下子建的题诗。东南方的日出正在升起,而西北的天空已与云齐平。在这座京城中,高楼林立高达五百尺;在仙家的世界,需要攀登十二层台阶。在此地,有许多吹奏箫声来表达情感的人们,也有许多丹凤相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丁谓:北宋时期文人。
2. 元规:即范元琰,指其善写楼台亭阁。
3. 子建题:出自曹子建的诗歌,形容美好的景观。
4. 东南:方向词,指南方和东方。
5. 西北:方向词,指西方和北方。
6. 帝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可理解为京城。
7. 五百尺:形容楼的高度。
8. 仙家:神话传说中神仙的住处。
9. 十二梯:指有十二条阶梯。
10. 吹箫:借用秦始皇让仙人乘鸾吹箫的故事。
11. 丹凤:凤凰的一种,寓意祥瑞。
12. 相携:相互帮助扶持。
去完善
赏析
《楼》丁谓:诗人以空间序列安排诗的结构,描述了楼阁的壮丽景象。东南方向日出时的景色,以及西北方向的云端,体现了空间的辽阔。在诗人眼中,这高楼似乎可以与天宫媲美,那“仙家十二梯”便是指通向仙境的阶梯。诗中的“吹箫多感激,丹凤竟相携”是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丁谓的《楼》创作于北宋初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作为一代才子,丁谓在朝为官多年,历任宰相、枢密使等重要职务,但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曾因与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这首诗或许就是他在这段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的写照。
诗中的“楼”象征着作者的精神家园,表达了他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从容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体现,他们在宦海中沉浮,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间的生活状态。北宋初期的社会较为安宁,人民生活富足,这与诗人笔下的“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如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