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教战诚无敌,充庭实可嘉。
指踪知拜处,服习认葩花。
远视慙刚鬣,深藏惜素牙。
十牛虽此夭,可奈可巴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深思熟虑的战斗实在是无敌,充足的准备值得赞美。
指导方向知道要感激的地方,习惯养成识别出优秀之处。
从远处看会感到惭愧,因为只看到表面的优点,而深处却隐藏着深深的珍惜和爱护。
虽然这个计划有些天真,但它足以对抗巴蛇(类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象:象棋的棋局,这里暗指朝廷的政治局势。
2. 丁谓:北宋大臣,此处可能是作者自喻。
3. 教战诚无敌:教导战斗的方法确实无人能敌,这里是赞美朝廷政治策略的高明。
4. 充庭实可嘉:宫廷中充实的人才值得赞扬。
5. 指踪知拜处:通过观察迹象就能知道朝臣们的地位尊卑。
6. 服习认葩花: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7. 远视慙刚鬣:看待问题要谨慎小心,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
8. 深藏惜素牙:保持内敛,珍惜自己的才能。
9. 十牛虽此夭:这里的“十牛”指的是明朝象棋高手周参政,他有九头十尾的神牛阵的传说。这句话表示即使有十牛的才能,也无法抵挡朝中的奸佞小人。
10. 可奈可巴蛇:可奈,无可奈何;巴蛇,传说中的巨蛇。意指无法对付那些贪婪的小人。
去完善
赏析
《象》这首诗,以战争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实力和智慧的推崇。首联“教战诚无敌,充庭实可嘉”,意指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战场上无人能敌,这是因为他们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训练。颔联“指踪知拜处,服习认葩花”,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们通过观察敌人的踪迹来判断敌人的位置,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颈联“远视慙刚鬣,深藏惜素牙”,表达了作者对于士兵们的敬意,他们勇敢地面对敌人,同时又不失谨慎。尾联“十牛虽此夭,可奈可巴蛇”,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揭示,即使有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抵挡狡猾的敌人。整首诗充满了对实力的敬畏和对智慧的崇尚,揭示了战争的实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丁谓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5年左右,正值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国家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逐渐走向稳定。
丁谓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参知政事、尚书左仆射等,但在政治生涯中也饱受争议。在他的晚年,因为一场宫廷权力斗争而遭受贬谪,最后在流放地度过了余生。
在《象》这首诗中,丁谓通过对大象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思。他将大象视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然而,大象看似强壮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脆弱的灵魂,这也反映了当时北宋初期的政治局势。
总的来说,《象》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初期,这是一个战乱之后逐渐走向稳定的时期。诗人丁谓通过观察大象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