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二首 其二
故国风烟外,飘零隔岁淹。
今兹去拘窘,行复见安恬。
未拟亲酒盏,何当疏药奁。
酬恩无处所,香火供瞿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那遥远的古代国度,岁月流逝;如今摆脱了束缚,再次找到平静的生活。尚未品尝美酒,又如何疏远那装满药物的盒子呢?为了回报恩情,唯有用烟火和烛光供养着那些伟大的教诲。
去完善
释义
故国:指的是自己的国家或故乡。
风烟:指雾气,通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或者形容离家遥远的地方。
隔岁淹:经过一年的时间。隔岁,相隔一年;淹,消磨时间,度过时间。
今兹:今年。
拘窘:局限,拘束。这里是指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约束。
行复见:不久之后就可以见到。行,将要;复,再,又;见,看见,遇到。
安恬:安稳宁静的生活。
未拟:没有打算。
亲酒盏:亲自饮酒。
疏药奁:整理药物。疏,清理,整理;药奁,存放药物的盒子。
酬恩:报答恩情。
无处所:没有具体的地方。
香火:供奉神佛的香烛。
瞿聃:佛教和道教的神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漂泊的生活中,感受到的风土人情和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诗人以“故国风烟外,飘零隔岁淹”开篇,形象地刻画了他在异乡漂泊的心境。接着,诗人以“今兹去拘窘,行复见安恬”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了自己将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坚定信念。
在诗歌的后两句,“未拟亲酒盏,何当疏药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他并不追求世俗的酒宴之乐,而是希望从药草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最后一句“酬恩无处所,香火供瞿聃”则表达了诗人感恩生活的态度,他以烧香的方式,向道教之神瞿聃表示敬意,以此报答生活中的点滴恩情。
全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思,展现了其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热爱,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又展示了他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二首 其二》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刘跂之手。刘跂生活在公元990年至1067年,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北宋年间,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文学和艺术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背景下,刘跂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游历四方,结交好友,在诗酒之间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这首诗《舟中二首 其二》就是他在一次乘舟出游时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刘跂描绘了舟行水上的景色,并通过自然的景象传达了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碧波荡漾的水面、空中翱翔的鸟儿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的愿望。这种人生观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体现了他们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