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景颜双清堂
盘桓松菊陶元亮,俯仰山泉白乐天。
长谓若人无复有,后身却在石溪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松林菊丛中悠游自在的陶元亮,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山泉水景的白乐天。
人们常常认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不会再出现,但没想到他们的精神却在石溪边得以延续。
去完善
释义
1. 盘桓:徘徊,逗留;
2. 松菊:松树和菊花,这里指代隐士的品格;
3. 陶元亮: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4. 俯仰:形容时间短暂,立刻;
5. 白乐天: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6. 若人:此人,那个人;
7. 无复有:不再有;
8. 石溪边:位于湖南省的一座寺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盘桓松菊陶元亮”和“俯仰山泉白乐天”来赞扬胡景颜双清堂主人品行高雅、心境超脱。诗人以此表达出对这位友人的高度赞誉和对他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长谓若人无复有,后身却在石溪边”则是对这位友人的身份做出猜测:这位友人或许是陶元亮和白乐天的转世化身。诗中赞颂的不仅仅是景物之美,更主要的是对人物精神的赞美与肯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胡景颜双清堂》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姚勉的一首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45年前后,正是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文人士大夫们却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
姚勉(生卒年不详),字嗣明,号毅斋,又号抱翁。浙江安吉人。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进士,历任江西南安府学教授、太常博士等职。在他的仕宦生涯中,曾多次上疏直言时政弊端,但都未被采纳。因此,他深感朝廷的昏庸无能,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
在这首《题胡景颜双清堂》中,姚勉通过对胡景颜的双清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描述了双清堂周围的美景,如“修竹”、“怪石”、“溪声”等,这些都是古人理想中的隐居环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现实中士大夫们的高雅生活和百姓们的苦难境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