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荀
机泉捣秔炊明玑,竹根烧笋然竹枝。
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
同槃苦觉风味好,对客不知寒涕垂。
古来山林例穷饿,藜苋诳腹蕨充饥。
我今一饱万想灭,老马释羁牛脱縻。
南山苍苍入箕踞,凉月冏冏生谈犀。
公无说与市朝予,啄腐吞腥渠得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机器碾稻做饭香四溢,竹笋烧竹根味道佳。
锦缎包裹的小牛犊献上牛角,玉版老师囊中有锥子。
同盘品尝觉得口味好,面对客人不觉鼻涕流。
自古以来山林人容易受穷挨饿,用野菜饱腹充饥。
如今我一餐吃饱万念俱消,老马放开束缚,牛也解脱绳子。
南山苍翠进入我的视野,月光皎洁下我们交谈愉快。
您不要和市井之人谈论我,他们只知道吃腥臭的食物。
去完善
释义
1. "机泉":指从石头中流出的水,这里借指好的水源。
2. "捣秔":捣碎的糯米,这里用来制作美食。
3. "炊明玑":指煮饭的水质清亮如珠。
4. "竹根烧笋":指用竹子的根部和嫩芽作为燃料和食材。
5. "然竹枝":点燃竹子枝条以作照明。
6. "锦绷稚子犊献角":指用牛皮制成的鼓作为孩子游戏的道具。
7. "玉版阿师囊颖锥":指用玉石制作的砧板,用来削除蔬菜的外皮。
8. "同槃苦觉风味好":指大家一起品尝食物,感受到其美味。
9. "对客不知寒涕垂":面对客人时,由于感受到食物的温暖而忘记了寒冷,以至于鼻涕流下。
10. "古来山林例穷饿":自古以来,隐居于山林的人常常贫穷饥饿。
11. "藜苋诳腹蕨充饥":藜苋是一种野菜,可以用来暂时填饱肚子,蕨类植物也可以用来充饥。
12. "我今一饱万想灭":现在我吃饱了,所有其他的想法都消失了。
13. "老马释羁牛脱縻":年老的大动物摆脱了束缚,形容自由的状态。
14. "南山苍苍入箕踞":南面的山苍翠繁茂,随意地坐着可以看到。
15. "凉月冏冏生谈犀":凉爽的月光照耀,适宜谈论各种事情。
16. "公无说与市朝予":不要告诉我世间的琐事。
17. "啄腐吞腥渠得知":管他吃的是什么样的食物,别人又能知道什么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乡间质朴的生活场景和丰富的物产资源。首先,诗中提到“机泉捣秔炊明玑”,描述了用泉水磨粳做饭的过程,形象地展示了农家厨房的热闹景象。其次,“竹根烧笋然竹枝”描述了用竹根烧笋烹饪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接着,“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表达了农家的劳动场面和孩子们的纯真可爱,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美食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客人的热情招待。最后,诗人以“古来山林例穷饿,藜苋诳腹蕨充饥”和“我今一饱万想灭,老马释羁牛脱縻”表达了自古以来山村百姓生活艰苦的状况,以及自己今天能吃饱喝足的满足。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绘,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食荀》是宋朝诗人释慧空的一首描绘农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即公元960-1127年。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普遍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喜好以自然、田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在这段时间里,释慧空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劳动人民的朴实生活。他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这份体悟融入诗歌创作之中。在《食荀》一诗中,他以极具生活气息的笔触,描述了田野间的生活景象,展现出一种简朴而美好的生活愿景。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佛教文化的传播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许多僧人都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用自己的才华去反映民间百态。因此,《食荀》这首诗歌既反映了释慧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也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