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廉村宗人薛庭芝薛如晦还里
老我儒冠误,怜君亦固穷。
山川居壤异,友爱所天同。
江渡乘潮阔,霜林逐晓空。
永怀楸垅敬,淹泊志难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当年被儒生之冠拖累犯错,让人怜惜的是你也被生活困住了。
我们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山水间,但是友情和关爱却源自相同的天空。
我在江边渡过宽阔的江面,你在霜染的树林中追逐晨曦。
永远怀念那楸树下田垄间的敬重,生活停滞不前让我们志向难以实现。
去完善
释义
1. 老我儒冠误:诗人自嘲自己因戴儒冠而一生贫贱不得意。老我,自我称为“老”,表示对自我的谦逊称呼;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这里比喻读书人身份。误,表示遗憾,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2. 怜君亦固穷:同情您也和我一样生活困厄。怜,表同情;君,指对方,即薛庭芝、薛如晦二人;亦,表示同样,与上文老我相对照;固穷,坚守贫穷的境地,这是儒家的一种品质。
3. 山川居壤异:各地地理环境不同。山川,代指地理环境;居壤,居住的地方,指薛庭芝、薛如晦的老家。
4. 友爱所天同:我们之间的亲情友爱是一样的。友爱,兄弟间的深厚感情;所天,天的恩赐,这里指兄弟亲情。
5. 江渡乘潮阔:江上渡口处趁着潮水上涨时行船。江渡,江河上的渡口;乘潮,在涨潮时行船。
6. 霜林逐晓空:沿着结霜的树林追赶拂晓的天空。霜林,结霜的树林;逐,跟随,追赶;晓空,拂晓时的天空。
7. 永怀楸垅敬:永远怀念家乡的田地。永怀,长久的怀念;楸垅,楸树之间的田地。
8. 淹泊志难通:长时间滞留在外乡,回乡之志难以实现。淹泊,长时间停留在外乡;志难通,回乡的愿望难以实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薛嵎表达了对自己和友人的境遇的哀叹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儒冠误”和“怜君亦固穷”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皆因儒家士人的身份而陷入困境,其中蕴含了深深的同情和自我反思。颔联“山川居壤异,友爱所天同”中,作者指出两人虽然居住的地方不同,但友情却在天地间相通,表达出深厚情谊。颈联“江渡乘潮阔,霜林逐晓空”则描述了离别时的情景,江面宽阔无垠,林间晨霜仍在,形象地描绘出离别的氛围。尾联“永怀楸垅敬,淹泊志难通”则是寄寓了作者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始终保持着敬重先祖的信念,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整首诗情感深沉,韵律和谐,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离别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廉村宗人薛庭芝薛如晦还里》,是诗人薛嵎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而薛嵎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薛嵎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一生都在战乱中度过。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些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离开家乡,四处漂泊。他们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薛嵎的这首《送廉村宗人薛庭芝薛如晦还里》就显得尤为珍贵,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