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偈 随缘行
此生梦幻,缘业所转。
随其所遭,敢择贵贱。
眠食既足,余复何羡。
缘尽则行,无可顾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命如同梦境,因缘际会而改变。
随遇而安,不论贫富贵贱。
温饱无忧,别无所求。
缘分已尽就前行,无需留恋。
去完善
释义
"四偈 随缘行"这首古诗是宋朝僧人释德洪所写的一首描绘人生态度的诗歌。下面是词句注释:
1. 梦:梦中。这里指生命如同梦境般虚幻。
2. 幻:虚幻,不真实。
3. 缘业:因缘和业力。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而业力是指个人行为导致的果报。
4. 转:转化,变化。
5. 随其所遭:根据所遇到的情况。
6. 敢择贵贱:不敢选择富贵贫贱。
7. 眠食:睡觉和吃饭。
8. 足:满足。
9. 余复何羡:还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10. 缘尽则行:缘分尽了就要离开。
去完善
赏析
《四偈 随缘行》是北宋著名禅宗大师释德洪所作的四首表达禅意哲理的诗歌之一。这首诗以“随缘行”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无挂无碍的人生态度。
首句“此生梦幻,缘业所转”点明了人生的虚幻与不真实,把人生的种种遭遇比作梦境。同时指出,这种虚幻的人生受到因缘业力的牵引和影响,暗示了命运无常的道理。
次句“随其所遭,敢择贵贱”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命运的豁达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高低贵贱,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应有勇气去接受并顺其自然。
第三句“眠食既足,余复何羡”表明了诗人知足的心态,认为只要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应心满意足,不再贪求其他身外之物。
最后一句“缘尽则行,无可顾恋”是全诗的精髓所在,传达出禅家倡导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精神境界。当缘分走到了尽头,生命便到了终点,此时应当心无挂碍,无所留恋,勇敢前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偈 随缘行》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在这个时代,中国历经了靖康之耻、宋室南渡等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释德洪在此背景下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禅宗大师,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在《四偈 随缘行》中,释德洪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哲思。他强调了“禅”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执着,顺应自然,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人生观与当时社会现实的苦难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组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