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邑问炊中云招王希圣起龙三首 其三
箪瓢不改乃真豪,之子胸中志自高。
本自无官彭泽柳,不知何世武陵桃。
窗前草色勤钻仰,堂上萱丛敬抑搔。
好向中庸看未发,养成和气盎春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贫不改才是真的英雄,这个人心中志向高远。
他原本没有官职如同彭泽的柳树,不关心世事就如同武陵的桃花。
窗前的草色靠勤奋钻仰才能看见,堂上的母亲要尊敬、关爱。
好好在中庸之道上看清事物的本质,培养和谐的气质就像春天的醇酒。
去完善
释义
1. "箪瓢":典出《论语·雍也》,原文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指的是简单清贫的生活,表示诗人的生活态度。
2. "之子":指这个人,即诗人所提及的对方,在这里是许月卿对王希圣的称呼。
3. "彭泽柳":典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彭泽县的五柳作为陶渊明的代称。这里用彭泽柳比喻诗人自己和王希圣一样具有陶渊明的隐逸之志,即使处于官场,也能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4. "武陵桃":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与世隔绝、远离尘世纷扰的田园生活。
5. "钻仰":意思是研究、探索。
6. "萱丛":指母亲居住的屋子,古人常用萱草来象征母亲。
7. "抑搔":轻轻按摩头皮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孝顺母亲的动作,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关爱。
8. "中庸":儒家的一种道德标准,主张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行为准则。
9. "盎春醪":满溢着春天的气息的酒,这里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
赏析
《入邑问炊中云招王希圣起龙三首·其三》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该诗通过对环境、景色以及人物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彭泽柳和武陵桃分别借指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和桃花源记的故事,这两者都代表着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生活。
首联“箪瓢不改乃真豪,之子胸中志自高。”表达的是真正的豪情是不受物质条件影响的,而这位朋友志向高远,令人敬佩。颔联“本自无官彭泽柳,不知何世武陵桃。”通过对比陶渊明归隐时的彭泽柳与武陵桃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颈联“窗前草色勤钻仰,堂上萱丛敬抑搔。”描述了窗前的草色繁茂,堂上的萱草丛生,用自然环境的优美衬托出人物的高洁品质。尾联“好向中庸看未发,养成和气盎春醪。”则是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够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养成温文尔雅的品质,就像春天的美酒一样,醇厚可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邑问炊中云招王希圣起龙三首 其三》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许月卿是一位颇有才名的士人。他在宋亡之际,担任官职,但因战乱和政治斗争而辞去职务。在这期间,许月卿的生活贫困潦倒,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民族气节。他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却又感到无力回天。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诗中得到体现。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金兵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月卿的家乡也受到了战乱的波及,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许月卿以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切挂念。
在他的这首《入邑问炊中云招王希圣起龙三首 其三》中,许月卿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中的家乡景象,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