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事

标题包含
即事
桑柘行行秋又夕,芭蕉叶叶雨和风。 古今陵谷休回首,洗眼师门桂影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月卿(1877年-1943年),原名许月楼,字云樵,号云鹤,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南才子”。 许月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书法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一片片整齐的桑树和柘树丛中行走,感受秋天傍晚的夕阳;聆听着风雨吹打着芭蕉树叶的声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山川的变化都不必回头再看。让我放眼望去,只见老师的庭院里桂花树的影子愈发浓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指代桑树丛。 2. 行行:行列分明的样子。 3. 陵谷:比喻高低悬殊的境地,这里指代世事沧桑、人生沉浮。 4. 洗眼:擦亮眼睛,引申为看清事物本质。 5. 师门:老师的门下,这里指自己的老师及其教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即事》,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篇。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桑柘”、“芭蕉”、“陵谷”和“桂影”,展示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哲理思考。 首句“桑柘行行秋又夕”中,诗人以“桑柘”代表成熟的季节,表达了秋天已至之意。同时,“行行”一词展现了田野间桑树与柘树的排列整齐,暗示了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成果。 第二句“芭蕉叶叶雨和风”描述了秋天风雨交加的天气。雨中飘摇的芭蕉叶形象生动,展现出秋天的凉爽气候。诗人以“风和”来形容秋雨,表明这是一种温和而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古今陵谷休回首”,“陵谷”原指山陵与河谷,此处可理解为历史的变迁。诗人告诫我们,不要过于留恋过去的历史,而是要关注现实,勇往直前。 最后一句“洗眼师门桂影浓”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洗眼”来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进而表达对教师门下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桂影浓”则象征着在教师的指引下,学子们在学识上的进步与成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元朝著名文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月卿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时局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这个时期,许月卿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因战乱而离家避难,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困苦。这段经历使他对百姓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此外,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月卿创作了《即事》等许多关心民生、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