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
伯业随流水,寒芜上古城。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八极悲扶拄,五湖来止倾。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事业如同逝去的流水,寂静的原野上的古城镇。天空如大海般宽阔,断裂的岸边传来潮水的声音。悲怜着广大的世间事,五湖四海的人前来相救。东南的天子之气,扫清障碍进入京城。
去完善
释义
1. 伯业:指大业,即项羽建立的大楚政权。
2. 寒芜:指荒芜的草木。
3. 海色:指天空的颜色。
4. 断岸:指断裂的山岩或河岸。
5. 潮声:指海浪拍打的声音。
6. 八极:指八方,泛指全国各地。
7. 扶拄:扶持,支撑。
8. 五湖:此处指太湖流域一带。
9. 天子气:古人认为天子所在之地有特殊的气象,如云气等。
10. 扫地:指打扫地面。
11. 函京: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附近。
去完善
赏析
《石头城》是唐朝诗人李群玉的一首描绘南京古城的佳作。诗中通过石头城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以及自然景观等方面,展现了石头城的独特魅力和沧桑巨变。
首联“伯业随流水,寒芜上古城”,作者以流水比喻历史的流逝,表达了石头城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落的过程。同时,通过“寒芜”一词,传达了石头城现在的荒凉景象,使人们感受到古城曾经的繁荣与如今的落寞之间的巨大反差。
颔联“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这两句通过对石头城的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长空横海色”一句,表达了石头城所处的广阔海域,凸显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而“断岸落潮声”则形象地描绘了石头城海边潮水的声音,给人以视听上的享受。
颈联“八极悲扶拄,五湖来止倾”,作者以“八极”和“五湖”这两个地理概念,进一步强调了石头城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这一联也隐含了对石头城未来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石头城未来的关切之情。
尾联“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这一联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石头城昔日辉煌的记忆和对未来复兴的期待。“东南天子气”,暗示石头城曾是帝王之都,享有尊贵的地位;而“扫地入函京”,则表达了石头城曾经的繁华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然而,作者在这句话中也传达出了一种积极的信息,那就是石头城虽已衰败,但仍有复兴的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头城》是唐朝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古都南京(又称石头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李群玉生活在唐朝晚期,也就是公元8世纪到9世纪之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然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痕迹,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其次,我们要关注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李群玉虽然出身贫寒,但他才华横溢,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金榜题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坚持创作诗歌,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个过程中,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包括南京。在南京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石头城》。
最后,我们要了解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唐朝晚期,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国家局势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李群玉也不例外,他在《石头城》中通过描绘南京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传承,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