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经臣见赠
犬羊无故事喧争,惆怅中原失太平。
天上风霜方鼓动,人间草木已欣荣。
共怀前日千龄遇,谁使蒙尘万里行。
泪眼时时望沧海,百川渺渺向东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狗和羊没有争吵的故事,但惆怅的是中华大地失去和平的景象。天上的风霜正汹涌,人间的草木却已欣欣向荣。共同怀念往日的千年际遇,谁能想到我们千里跋涉,如今却身处蒙尘之境?泪流满面时常常眺望大海,这百川之水悠悠东去,似乎也在倾诉心中的哀愁。
去完善
释义
《次韵经臣见赠》是宋代诗人许景衡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犬羊无故事喧争:形容战乱不断,如同犬羊一般没有章法地喧闹争斗。犬羊,比喻战乱中的百姓;故事,原意指旧例、惯例,这里引申为规律、秩序。
2. 中原:泛指中国中部地区。在这里特指北宋首都汴京一带,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3. 天上风霜方鼓动:指严冬时节,寒风凛冽。鼓动,原文有“激荡”的意思,形容风吹的声音。
4. 人间草木已欣荣:描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草木欣荣,草木繁茂的样子。
5. 共怀前日千龄遇:表示共同怀念过去在宫廷中相逢的情景。千龄,千年一遇的机会,极言其难得。
6. 蒙尘:指蒙受尘土,遭受困厄。这里用典,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被召至齐国宫廷时,齐王昏庸无能,致使孟子离去,蒙受风尘之苦。此处以之自喻。
7. 泪眼时时望沧海:表示诗人在战乱中经常遥望大海,寄希望于国家安定。沧海,指大海。
8. 百川渺渺向东倾:描述了众多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的壮观景象。渺渺,悠远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经臣见赠》是南宋诗人许景衡写给友人陈经臣的答诗。全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国家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犬羊无故事喧争,惆怅中原失太平”,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国家的混乱状况,借用犬羊喻指争战不休的各方势力,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失去了往日宁静与和平的忧虑和感慨。
颔联“天上风霜方鼓动,人间草木已欣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不幸和战争的残酷,依然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颈联“共怀前日千龄遇,谁使蒙尘万里行”,表达了诗人和朋友陈经臣共同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发出质问,是谁让国家和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尾联“泪眼时时望沧海,百川渺渺向东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诗人以泪眼望向大海,寓意着广大民众渴望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的心愿,如同百川归海般坚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经臣见赠》是宋代诗人许景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6年,即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抗的特殊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许景衡(1072-1141),字少机,浙江瑞安人。他年轻时以博学著称,后因战乱家破人亡,流落江南。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后,他更加坚定了为民请命的信念。这个时期,他出任知县,尽忠职守,关心民生,倡导文教,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这首《次韵经臣见赠》正是他在任期间,与友人陈经臣相互酬唱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关切,以及对友情和事业的执着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处乱世却依然坚守信念的品质和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