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谣 雨木冰
雨木冰,贯珠络玉千葩明。
横鞭一拂条叶动,宝钗堕地声铿鍧。
昨日登车天地墨,怪雨盲风起东北。
俄然散雹乱飞霙,流淖满途深没膝。
前车折轴不得行,后车脱辐泥翻轭。
晓来廓氛天宇清,万象夺目何晶莹。
凛如介士执矛戟,四野列阵霜雪凝。
汴河堤上民惊诧,问是何祥木冰稼。
平生有眼未曾看,旧说惟闻达官怕。
车中嗫嚅齐鲁生,尝学五传窥遗经。
因言前哲论灾异,占曰庶人皆执兵。
只应北地干戈起,草木如人刃相倚。
莫忧胡儿饮泗水,尽道明年佛貍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洒下,木质的花环晶莹透亮,宛如珍珠串联而成。
轻挥马鞭,绿叶飘动,宝钗落地发出清脆的声音。
昨天驾车出行时,天空阴暗,狂风暴雨来自东北方向。
突然之间,冰雹纷飞,积水淹没了道路,深至膝盖。
前方车辆因故障无法前行,后面的车辆也因泥泞而无法摆脱困境。
早晨醒来,天空澄清,万物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严寒如同武士持矛剑而立,四处的霜雪凝结。
在汴河的堤坝上,百姓们惊慌失措,询问这种奇怪的雨雪是否会对庄稼造成影响。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只听说过达官贵人害怕这种天气。
车厢里传来窃窃私语,那是一位来自齐鲁的书生,他曾学习过五种典籍,以便深入了解古代的文化传统。
他说古代的先贤曾讨论过灾祸和异常现象,认为这种现象预示着普通百姓将会拿起武器。
或许只有北方的战争兴起,草木才会像人类一样拿刀对峙。
不必担心胡人会饮泗水,因为他们会在明年死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雨木冰:“雨木冰”是一种自然现象,指树木被冰冻覆盖的景象。
2. 贯珠络玉千葩明:形容冰挂如同珍珠和玉石般晶莹剔透,闪耀着光芒。
3. 横鞭一拂条叶动:用鞭子轻轻一扫,便使枝条摇动,落叶纷飞。
4. 宝钗堕地声铿鍧:形容冰凌落地的声音响亮。
5. 天地墨:天空昏暗无光。
6. 怪雨盲风起东北:指狂风暴雨从北方袭来。
7. 俄然散雹乱飞霙:突然之间冰雹纷纷扬扬。
8. 流淖满途深没膝:道路上的积水淹过了膝盖。
9. 折轴不得行:车子不能前行。
10. 脱辐泥翻轭:车轮的辐条脱落,泥浆打翻了车轭。
11. 万象夺目何晶莹:眼前的景象多么耀眼透明。
12. 凛如介士执矛戟:形容冰凌像战士一样威武。
13. 四野列阵霜雪凝:四处都是严霜和冰雪的景象。
14. 汴河堤上民惊诧:汴河边的民众惊讶不已。
15. 木冰稼:树木被冰冻覆盖的景象。
16. 平生有眼未曾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17. 旧说惟闻达官怕:过去听说只有达官显贵才害怕这种灾难。
18. 车中嗫嚅齐鲁生:车上有一位来自齐鲁地区的书生。
19. 尝学五传窥遗经:曾经学过五传派的学问,研究过古代的经书。
20. 前哲论灾异:古代贤者讨论灾害异常的现象。
21. 庶人皆执兵:平民百姓都会拿起武器。
22. 只应北地干戈起:应该是因为北方的战事。
23. 草木如人刃相倚:草木都像刀剑般相互依存。
24. 莫忧胡儿饮泗水:不必担心敌人会在泗水饮酒。
25. 尽道明年佛貍死:都说明年敌人会被消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原民谣《雨木冰》通过描述罕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民众对于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开篇以“雨木冰”描绘出冰雪覆盖树木的景象,用“贯珠络玉千葩明”来形容冰晶璀璨的光芒,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描写了东北方向的怪雨、盲风和雹子,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民众陷入困境。这些情景象征着战乱的纷扰和民众的苦难。然而,在经历了一夜的雨雪之后,早晨天空廓清,万物显得格外晶莹剔透,犹如士兵手持矛戟整齐列阵。这使得汴河堤上的百姓惊讶不已,纷纷询问这是何种吉祥预兆。诗人提到生平未见此景,而据旧时传闻,这种景象往往预示将有战争发生。此时,车中的学者也向众人讲述了古人关于灾异的看法,认为这可能是民众都要拿起武器的征兆。因此,人们担忧北方战乱再起,草木将变成刀兵。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希望明年能够战胜敌人,取得和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原民谣·雨木冰》是宋代诗人周麟之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金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争之苦。
周麟之,这位在乱世中生存的诗人,目睹了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促使他创作出这首描述百姓困苦生活的民谣。诗中的“雨木冰”一词,指的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树木结冰的景象。这种天气在民间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意味着灾难即将来临。诗人以此表达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战争的不满。
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原地区的百姓不仅要承受战争的苦难,还要面临自然灾害带来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盼望和平、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愈发强烈。然而,当时的历史背景并没有给民众带来安稳的生活,反而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综上所述,《中原民谣·雨木冰》的创作背景是在战争与自然灾害交织下的宋朝时期。诗人周麟之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艰苦场景,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