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知府郎中张公挽诗三首 其二
淼淼沅江路,犹迟皂盖临。
但疑三甲起,那识二毛侵。
北海樽罍在,南园草木深。
水亭风月夜,八咏想遗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广的湘江之畔,
依然慢悠悠地迎来华丽的官车。
只疑惑第三次晋升的时刻到来,
不知不觉白发已经悄然而至。
北海的酒杯还在眼前,
南园的草木越发繁茂。
那夜幕降临的水亭,
仿佛传来昔日美妙的诗词之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淼淼: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2. 沅江: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源于贵州省都匀市云雾山,流经湖南湘西地区,最后汇入洞庭湖。
3. 皂盖:古代官员的黑色仪仗,这里代指官员。
4. 三甲: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甲,一甲为进士及第,二甲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这里是说张公显贵时的景象。
5. 二毛:头发花白的意思,形容年老。
6. 北海:借指京城或朝廷。
7. 樽罍:酒杯和酒坛,这里指宴会饮酒之事。
8. 南园:南方园林,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住处。
9. 水亭:临水的亭子,这里借指水边的居所。
10. 八咏:即“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市区,始建于南朝,后因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诗中有“东风不与周郎面,春到江南绿映红。月照琼楼花似锦,宸妃一笑满城空。扁舟欲渡垂杨岸,一举凌云便嗣宗。”“八咏须凭碑刻续,无双才子去江东。”的句子而得名“八咏楼”,后世多以此作为赞美文人墨客才情之处的代名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表兄知府郎中张公挽诗三首 其二》以“淼淼沅江路”起笔,描述了江水浩渺的景象,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对于离世表兄的哀痛之情。次句的“犹迟皂盖临”,则暗示了表兄生前地位显赫,却未能久留人世。接下来的“但疑三甲起,那识二毛侵”,通过对比表兄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离世,进一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北海樽罍在,南园草木深”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北海的酒宴仍在,而南园的草木却已深深,这也象征着逝者已去,生者依然的生活现实。最后的“水亭风月夜,八咏想遗音”,表达了诗人对于表兄英灵的思念,以及对他曾经留下的美好回忆的无尽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表兄知府郎中张公挽诗三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周麟之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左右,正值宋朝南渡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发。在创作这段时间内,周麟之的人生经历也比较曲折。他曾任钱塘县尉,后因战乱辞官回乡,可见当时战乱对文人生活的影响。
此外,同时间段内与周麟之有关的时代背景还包括宋朝科举制度的变化。由于战乱和人才短缺,朝廷对于选拔人才的方式逐渐宽松,使更多人有机会进入仕途。这也是周麟之为表兄知府郎中张公作挽诗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文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