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 其二
湘簟涌双纹,冰山象群玉。
神飚送荷香,冉冉度圆绿。
雪腕荡兰舟,齐唱横塘曲。
暗忆采莲侣,横翠长眉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簟(diàn):竹席,指湖南地区生产的竹席。
2. 双纹:即褶皱,此处形象地描述了竹席的纹理。
3. 冰山:此处比喻竹席的凉爽感觉,类似“冰肌玉骨”的概念。
4. 象群玉:形容竹席的形状像一群玉石般整齐有序。
5. 神飚(biāo):疾风,这里指清风。
6. 荷香:指夏天清新的荷花香气。
7. 冉冉:慢慢地,表示香气慢慢地飘散。
8. 圆绿:指圆圆的绿色荷叶。
9. 雪腕:形容女子的白皙手臂。
10. 兰舟:以木兰树制作的船,多用于文学描绘,如柳永的“兰舟催发”。
11. 齐唱:一起唱歌。
12. 横塘:泛指湖泊或池塘。
13. 采莲侣:采摘莲蓬的人,这里指与女子一起采莲的伴侣。
14. 横翠:形容眉毛弯如远山,这是古代对美女眉毛的一种审美观念。
15. 长眉蹙(cù):皱起眉头,表示忧虑或悲伤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湘簟涌双纹”、“冰山象群玉”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炎炎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冰清玉洁的高洁品质。接下来的诗句“神飚送荷香,冉冉度圆绿”则巧妙地描绘了微风拂过荷塘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雪腕荡兰舟,齐唱横塘曲”进一步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采莲女子们划着小船,共同歌唱。最后两句“暗忆采莲侣,横翠长眉蹙”则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流畅的文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夏日荷塘图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夜四时歌 其二》是南宋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描绘四季风光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战乱刚刚平息,百废待兴。
在这个时期,刘才邵虽然身为朝廷官员,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知州、尚书郎等官职,但由于性格刚直,多次受到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用笔墨抒发内心的感慨。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民间疾苦重重。刘才邵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如这首《子夜四时歌 其二》就描绘了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色,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