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上舍送望水偶成小诗
我家东南隅,去海不逾咫。
乘潮厌鲜美,望水快珍脆。
朅来双溪上,河鱼仅青鲤。
泥滓渍肤肉,强食辄三哕。
此物从何来,对之惊且喜。
虽然馁败质,尚余江海味。
令人忆故乡,沽酒为一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家位于东南方向,距离大海不过咫尺。每当涨潮时,我都会欣赏那美丽的海景,看到河水和江水交汇的壮观景象,真是让人心情愉悦。那天,我来到双溪河畔,看到了河里的鱼儿们。这些鱼啊,仅仅只有青鲤一种,它们在水底的淤泥中畅游,尽管看上去有些脏兮兮,但吃起来还是很美味。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河流,不禁想买一壶酒来庆祝这美好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杜范:南宋诗人,其诗歌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
2. 张上舍:作者的朋友,具体人物不详。
3. 望水:即看海,因为海水相对于淡水更加美味。
4. 双溪:作者所在地附近的两条河流。
5. 青鲤:一种鱼,通常生长在淡水环境中。
6. 泥滓渍肤肉:形容鱼身上的泥土污染了鱼肉。
7. 强食辄三哕:勉强吃下这种鱼会使人恶心。
8. 馁败质:指鱼因死亡而变质。
9. 尚余江海味:虽然鱼已经不新鲜,但还能品尝出江河湖海的味道。
10. 沽酒:买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和心境。诗人表达了身在家乡时的喜悦以及对故乡的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张上舍送望水偶成小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诗中的“上舍”是指北宋时期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即地方举荐的士子经国子监试补为国子生后,分上下两舍学习,成绩优秀者可补为太学上舍生。“望水”则是古代一种风俗,指在水边祈福、求雨。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杜范生活在南宋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贫富差距加大等。因此,杜范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反映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在此背景下,杜范写下了这首《张上舍送望水偶成小诗》。诗中写道:“野人望水竟何求,千里相望亦可忧。便使一番秋霖足,民穷乃恐水为灾。”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百姓生活困苦的关注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