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
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
巨灵排屭赑,妙力开鸿蒙。
断崖据险绝,峭壁凌寒空。
分岑献万状,转盼无一同。
或叠如锦缬,或铸如青铜。
或前如舞凤,或却如飞鸿。
或伏如卧虎,或矫如游龙。
并如兄语弟,差如儿对翁。
锐如笔露颖,岐如剪开锋。
二湫分大小,二灵俨西东。
古语聊近似,天巧难形容。
我久埋世埃,幸此拔天风。
应接费耳目,磈磊罗心胸。
有僧本儒家,伴我追云踪。
攀跻不知劳,指引殊未穷。
胡然便语别,问之以涕从。
为渠游兴尽,生我归意浓。
出计无草草,回涂复匆匆。
还此未了缘,邂逅须有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南地区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其中雁峰作为杰出代表矗立于此。巨灵神通过神奇的法力开辟了天地间的混沌,断崖位于险峻之处,峭壁高耸入寒冷的天空。这里的山峰各具形态,转眼之间就能看到不同景色。有的山层层叠叠如锦绣,有的山犹如青铜铸就;有的山向前如同飞舞的凤凰,有的山向后如同翱翔的飞鸿;有的山像卧虎般趴伏着,有的山矫健得如同游龙;它们之间就像兄弟之间的交谈,又像父子间的对话。它们的形状尖锐得如同笔尖露出锋芒,错综复杂得像剪刀切割出的纹路。这里有两个池塘分别称作大、小二湫,而两个神仙则分别屹立在东西两侧。这些美景简直难以用古代语言描述清楚,只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技巧才能描绘出如此美丽景象。我一直被世俗尘埃掩埋,感谢这次上天给予的风雅之旅。欣赏这些美景让我心旷神怡,有僧人原本是儒生,陪伴我追寻云中的踪迹。我们攀登而不知疲惫,不断地探寻新的方向。为何突然就要道别呢?因为眼泪已经无法控制。他为我的离开感到悲伤,我更渴望回到家乡。尽管离别之计不能轻率决定,但回去的路程已显得急迫。或许还有未了的缘分,期待我们在未来的某次相遇中再会。
去完善
释义
1. 雁峰:指雁荡山的主峰大龙湫,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
2. 巨灵排屭贔: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推开阻塞河流的大石,这里用来形容雁荡山的壮丽景观。
3. 鸿蒙:古人对宇宙起源的称呼,意为混沌初开的时期。
4. 断崖据险绝,峭壁凌寒空:描述雁荡山的险峻地势。
5. 分岑献万状:形容雁荡山各种不同的形态。
6. 锦缬:一种带有图案的丝织品。
7. 青铜:古代用于铸造器物的金属材料。
8. 舞凤:凤凰飞舞的样子,比喻山峰的形状。
9. 飞鸿:鸿雁飞翔的样子,比喻山峰的形状。
10. 卧虎:老虎卧伏的样子,比喻山峰的形状。
11. 游龙:神龙游动的样子,比喻山峰的形状。
12. 兄语弟:兄弟之间的对话。
13. 儿对翁:儿子与父亲的对答。
14. 锐如笔露颖:形容山峰尖利如毛笔露出笔尖。
15. 岐如剪开锋:形容山峰尖锐如剪刀张开刀口。
16. 二湫:指雁荡山中的大龙湫和小龙湫。
17. 古语聊近似,天巧难形容:意思是古人在诗歌中难以描述雁荡山的美丽景色。
18. 磈磊:石头堆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19. 有僧本儒家,伴我追云踪:指作者与僧人一起攀登雁荡山。
20. 胡然便语别:为何突然就要分别。
21. 问之以涕从:眼泪伴随在告别的话语中。
去完善
赏析
《雁荡》是南宋诗人杜范的一首描绘雁荡山景色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雁荡山独特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展示了雁荡山的雄奇秀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作者首先描绘了雁荡山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其作为山水之杰的气势。接着,通过描绘雁荡山的断崖、峭壁等自然景观,展现了雁荡山的险峻之美。然后,通过对雁荡山各种形态的描绘,如叠如锦缬、铸如青铜等,表现了雁荡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还通过比喻手法,将雁荡山比作舞凤、飞鸿、卧虎、游龙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生动性。
接下来,作者通过对二湫、二灵的描绘,表达了雁荡山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通过对比古今语言,表达了雁荡山的美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特点。之后,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雁荡山的游览经历,表达了对雁荡山的喜爱之情。
最后,作者通过描写与僧人一起游玩的过程,以及对未来可能再次相见的期待,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雁荡》是南宋诗人杜范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也就是13世纪中期。这个时期,宋朝正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杜范作为一名官员,他的命运也随着国家的兴衰而起伏。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的诗歌创作也正是他在官场生涯中所经历的种种感慨的反映。
在《雁荡》这首诗中,杜范通过对雁荡山的美景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他用"群峰涌波起,万象走雷霆"来形容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雁荡名天下,今见亦壮哉"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