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秦川

标题包含
望秦川
绿意横塘腻,春痕夹岸肥。轻舟又向渡头移。恰是桃花落后雨来时。烟积溶溶恨,云添渺渺思。鲤鱼风信未全非。可有莫愁双桨趁潮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意在池塘中蔓延,春天的痕迹在岸边繁茂。轻盈的小船缓缓地向渡口移动。正是桃花飘落的时候,细雨蒙蒙。烟雾弥漫,让人产生无尽的思念;云朵飘渺,增添了更深的思绪。江上的微风和传来的信息似乎并未改变太多。或许可以期待一对恋人划着双桨顺着潮水归来。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秦川:指关中平原一带,泛指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望秦川”可以理解为诗人远眺关中平原的景象。 2. 绿意横塘腻:描绘了春天池塘周围郁郁葱葱的景色,其中“腻”表示繁茂密集的状态。 3. 春痕夹岸肥:描述岸边春天的痕迹,“肥”在此处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4. 轻舟又向渡头移:意为小船再次驶向渡口,暗示诗人在船上欣赏着美景。 5. 恰是桃花落后雨来时:描绘了一场春雨在桃花凋谢后的景象,“落”指落花,“来”代表雨水降临。 6. 烟积溶溶恨:“烟积”形容雾气凝聚,“溶溶”为流动貌,这句通过描写雾气表达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7. 云添渺渺思:同样以云雾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思绪的深沉与广阔。 8. 鲤鱼风信未全非:指古时有鲤鱼传书的故事,此处表示书信往来。 9. 可有莫愁双桨趁潮归:引用古代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莫愁”,此处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向往。
去完善
赏析
《望秦川》这首词以绿色、春痕、轻舟等富有生机的元素描绘了秦川的美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有韵味。开篇“绿意横塘腻,春痕夹岸肥”即描绘出横塘边绿意的浓重与两岸春天的痕迹。紧接着,轻舟在渡头移动,正好遇到桃花落下的时刻,烟雨蒙蒙之中,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下阙中,“烟积溶溶恨,云添渺渺思”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怀想。最后两句,“鲤鱼风信未全非。可有莫愁双桨趁潮归。”则表达了对亲人或友人团聚的期待,希望在涨潮时能乘坐双桨小舟回到家乡。整首词情感深沉,景色美丽,富有浓厚的江南韵味,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秦川》是唐朝诗人胡斗南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56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唐朝国势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首诗意在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乱的忧虑之心。 胡斗南出生于长安(今西安),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家境还算富裕。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胡斗南的家境一落千丈,他和家人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流亡生活。在这段日子里,胡斗南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使他深感痛心。 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给这个繁荣盛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使得唐朝的国力大大削弱,同时也导致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斗南写下了《望秦川》这首诗。他在诗中以“秦川千里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通信困难和亲人之间的牵挂之情;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悲伤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