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换酒
一碧无情树。悄无声、半庭月色,影筛无数。客底青春容易掷,落尽桐花几许。便吻血、啼干何补。空抱无穷家国恨,莫柳丝、能绾游踪驻。怎不识,早归去。去年为尔寻归路。觉留连、他乡虽适,终非吾土。今日故园春正好,闭户奈无乐趣。还道是、浪游堪据。满地干戈行不得,更鹧鸪、啼到声声苦。谁伴我,觅归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片绿色的无情树木。悄无声息中,半个庭院披上了月光,映照出无数倒影。客居者的青春短暂易逝,就像落尽的桐花一般无奈。即使痛苦得无法哭泣,也改变不了现实。满怀对家国的忧虑,却没有办法停留在这片土地上。怎么会不知道,应该早早地回去呢?
去年为了寻找你的归途,流连在他乡,虽然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却终究不是我的归宿。今天故乡的春天正浓,可惜被战乱困在家中,失去了欣赏美景的乐趣。只好骗自己说,流浪的生活也有可取之处。但是遍地烽火,让我无法前行,甚至连鹧鸪的叫声都充满了悲伤。谁可以陪伴我,找到回家的路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胡斗南:明朝文人,字企堂,浙江平湖人。曾任海盐县丞,后弃官返乡。此诗写于他弃官之后。
2. 一碧无情树:形容树叶绿得发亮的大树。
3. 半庭月色:庭院中一半被月光照亮的地方。
4. 影筛无数:指月光透过树叶形成斑驳的光影。
5. 客底青春:旅人青春的短暂时光。
6. 掷:舍弃,浪费。
7. 桐花:梧桐的花,花期在春天。
8. 吻血、啼干何补:意思是即使流血流泪也无济于事。
9. 空抱:白白地抱着。
10. 家国恨: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11. 莫柳丝、能绾游踪驻:不要指望柳丝能把游子的行踪留住。
12. 识:知道,理解。
13. 早归去:早点回家。
14. 为尔:为你,为了你。
15. 留连:留恋不舍。
16. 他乡虽适:虽然在外地生活舒适。
17. 终非吾土:终究不是我的家乡。
18. 故园春正好:家乡春天的美好时光。
19. 闭户:闭门不出。
20. 奈无乐趣:无奈找不到乐趣。
21. 浪游:四处漂泊的游历。
22. 堪据:可以作为凭据。
23. 行不得:无法前行。
24. 鹧鸪:鸟名,叫声哀婉。
25. 声声苦:不断传来哀苦的叫声。
26. 谁伴我:有谁陪伴着我。
27. 觅归处:寻找回家的路。
去完善
赏析
《貂裘换酒》这首词看似在诉说孤独和失意,实则是表现诗人胸怀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无奈。“一碧无情树”以绿色的树叶隐喻冷酷的社会现实,正如词人面对挫折却无能为力。而月色、落叶等自然景象的出现,又暗示了时光流逝,年华虚度。然而,尽管生活艰辛,词人仍抱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空抱无穷家国恨”,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结尾的“谁伴我,觅归处”更是道出了词人的心声: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谁能与我共同寻找心灵的归宿?整首词深沉内敛,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貂裘换酒》是明朝诗人胡斗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农民生活困苦,民变频繁发生。
胡斗南,出生于明朝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年轻时任官,因性格刚直不阿,不愿趋炎附势,官场生涯并不如意。在经历多次挫折后,他选择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这首诗中,胡斗南以貂裘换酒为象征,表达了他对腐败官僚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贫困农民的悲惨境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民请命、改革弊政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反映了明朝中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