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欲近上元人意好,月如人意团圆。
暖风催趣养花天。
三山来鹤驾,万户识凫仙。
手种河阳桃李树,暂时来看春妍。
彩衣一笑棹觥船。
明年当此日,人到凤池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想要接近美好的愿望,月亮也如愿地变得圆满。温暖的春风催促着花朵的绽放,仿佛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光。仙鹤从三山而来,飘然降落在人间;千门万户都欢迎这些带着吉祥的神灵。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已经初现繁茂,这短暂的春天如此美好。人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微笑着坐在船上,用美酒和歌声庆祝着这美好的时光。明年,我们还将在这一天来到凤凰池畔,一同欣赏那春天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2. 鹤驾:指仙人驾乘的鹤,这里比喻皇宫中的车驾。
3. 万户:万家,指众多的人家。
4. 凫仙:浮游在水面的仙人。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象。
5. 河阳: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6. 春妍:春天的美景。
7. 棹觥船:划着酒船。棹,划船;觥,古代一种椭圆形盛酒器,这里代指酒。
8. 凤池:凤凰池,指朝廷中职位显赫的高官,这里指词人的理想职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的古诗词。从“欲近上元人意好”一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元宵佳节的热切期盼和愉悦的心情。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月圆、暖风、花盛开等景象,展现了元宵节期间的美好景色。同时,“三山来鹤驾,万户识凫仙”两句,更是将这种美好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在诗的下半部分,作者提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桃李树,以及春天的到来。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作者通过想象明年的此时自己在凤池边的情景,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祝愿。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著名词人王炎的一首描绘江湖风光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的历史背景下。
在创作《临江仙》时,王炎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幕僚,后因战事失利而被贬谪至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在这一时期,他目睹了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纷争,以及国家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而北方广大地区已被金国占领。面对国土沦丧的现实,南宋士人普遍抱有恢复中原、抗击侵略的愿望。然而,由于政治腐败、权臣误国等原因,这一愿望始终难以实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炎以他的词作表达了爱国情操和忧虑之情,成为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