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

标题包含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
吾闻天台久,尝读兴公赋。 兹为东南镇,神灵之所据。 奇挺究万状,嵩岱不足语。 颇疑说过夸,特为辞之嫭。 象微迺州民,能识山之故。 从容试为问,聊得一二疏。 赤城建霞标,上与牛斗附。 万有八千丈,矗若天一柱。 瀑布发高源,飞流翻四注。 雪霜浮虚空,晦明乱朝莫。 岩足多丹石,光华灿宝璐。 楢溪百余仞,欲济毛骨怖。 九折凌峻梁,五界穷幽路。 芝兰散奇草,松桂罗嘉树。 祥风吹白云,飘然若可御。 幽閟足龏怪,纤悉难毕具。 凡迹古不到,神物阴自护。 传闻昔人说,中有洞天处。 是名不死墟,众真所游聚。 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有能从而求,得之迺仙去。 斯言宁可信,良非吾所慕。 吾志本丘壑,久已失厥趣。 谁言石渠客,乃甚辙中鲋。 秋风日已高,归心浩欲骛。 兹山宿所爱,送尔缅东顾。 吾庐因尔卜,伻来审绘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曾听闻天台很久,曾读过诗人谢灵运的天台赋。这里是东南地区的象征,自古便有神仙居住在此。奇特的山峰形态万千,就连五岳都难以相比。我起初怀疑这些描述可能过于夸张,但当我亲自来到这里,才发现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这座山的灵气。于是我不禁向当地人询问更多关于这座山的知识,他们热情地向我讲述了一些趣闻轶事。 这里的建筑如赤城,仿佛是与牛斗台相连的一座红色塔楼。万丈高的山巅犹如天柱一般直冲云霄。高山瀑布倾泻而下,四散的水流在阳光下如同雪霜一般。山间的岩石和丹石光彩照人,如同闪闪发光的宝石。附近的楢溪有百丈之高,让人望而生畏。走在山间的小径上,如同穿梭在仙境之中。这里的芝兰、奇花异草和松树、桂树等美景让我目不暇接。轻风拂过,云彩飘动,好似可以驾驭它们。 这里的景色神奇美丽,细节繁多,无法一一列举。据说这里曾是古人未涉足之地,却有神秘力量守护。相传这里有神秘的仙人洞天,众多仙人曾在这里聚集。传说中的金庭玉堂和翠绿的瑶圃令人向往。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地方,或许就能成仙而去。虽然这些话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我并不羡慕这样的生活。我一直钟爱自然山水,只是已经很久没有真正体验其中的乐趣了。有人说我是石渠的书生,就像车辙中的鲫鱼一样微不足道。现在秋天已至,我想回到家乡,实现自己的抱负。希望有一天我能再次回到这座梦中天堂,与你一起分享它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去完善
释义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是北宋诗人沈遘的作品。下面是此诗的注释: 1.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之一。 2. 兴公赋:指东晋文学家孙绰所作的《天台山赋》,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 3. 东南镇:指天台山作为东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具有重要地位。 4. 神灵之所据:意指天台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5. 嵩岱:指嵩山和泰山,分别位于河南省和山东省,都是中国著名的山峰。 6. 辞之嫭:指诗歌描述的天台山的美丽景象并非过誉。 7. 象微:诗人的朋友,州民指其为天台州的居民。 8. 一二疏:略述天台山的特点。 9. 赤城:天台山的一处著名景点,因红砂岩构成的悬崖峭壁而得名。 10. 牛斗:指牵牛星和北斗星,这里用来形容赤城的险峻高度。 11. 万有八千丈:极言赤城的高度。 12. 瀑布发高源:指天台山的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 13. 飞流翻四注:描述瀑布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14. 雪霜浮虚空:指瀑布溅起的雾气在空中飘散。 15. 岩足多丹石:指山脚岩石呈现红色的丹霞地貌。 16. 楢溪:天台山的一条溪流,相传水流清澈可鉴毛发。 17. 九折凌峻梁:描述登上山路时遇到的曲折和险峻之处。 18. 五界:佛教术语,指众生居住的五个世界。 19. 幽閟:指深幽隐秘的地方。 20. 龏怪:传说中的山精水怪。 21. 金庭:指天台山中的神仙洞府。 22. 瑶圃:传说中神仙种植仙草的园子。 23. 不死墟:指天台山中的神仙居所。 24. 石渠客:指诗人自己,石渠为汉代官署,此处借指朝廷。 25. 辙中鲋:指陷入困境的人,这里诗人自喻。 26. 归心浩欲骛:表达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 27. 宿所爱:长久以来一直喜爱的。 28. 伻来:让对方来的意思。 29. 审绘素:详细地描绘出景物的形状。
去完善
赏析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吾闻天台久,尝读兴公赋”,诗人提到自己对天台山闻名已久,通过阅读前人的赋文了解到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以下几句则描绘了天台山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以及其险峻奇特的地形。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对于天台山的奇特景观表示惊叹,但他并不完全相信那些夸大其词的描述。而僧侣象微因为是天台本地人,对这些景致更加熟悉,他向诗人介绍了天台山的许多特色景点。 之后,诗人详细描绘了天台山的各种景象,如赤城、瀑布、云雾、岩穴、山径等,充分展示了天台山的独特魅力。这些景致有的惊险无比,有的美丽宜人,有的神秘莫测,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又提到了一些关于天台山的故事和传说,如传说中的不死洞天和神仙聚会的地方,这些都让天台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然而,诗人对于这些神奇的说法并不完全相信,他的兴趣在于山水自然之美。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志。他认为自己的志向原本是在山水之间,但现实中的生活却让他失去了这个愿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来到天台山,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而在这之前,他会把这份心愿寄托在象微身上,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是宋代诗人沈遘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 在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沈遘是江浙一带的著名文人,他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著称,历任多职,声名显赫。他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多次游历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高僧大德。在这些游历过程中,他与僧侣象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与僧侣交往,探讨佛学哲理。沈遘作为当时的社会精英,对佛学有着浓厚兴趣,因此创作了这首以天台山为背景,送别僧侣象微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