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赠远
去水流年日并驰,年光客思两相随。
咨嗟斑鬓今承弁,慙愧新荷又发池。
杨柳逶迤愁远道,鹧鸪啁哳怨南枝。
忆君何啻同琼树,但向春风送别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匆匆如同流水,与岁月并驾齐驱,思念和年华总是如影随形。哀叹着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然戴上官帽,对池中新荷的再度盛开却倍感羞愧。杨柳依依,令人忧愁于漫长的旅程;鹧鸪悲鸣,诉说着对南枝的眷恋。回忆往昔的时光,如同一棵繁荣的琼树,只希望春风能为你我送行,告别别离。
去完善
释义
1. 流年:流逝的岁月;指光阴。
2. 日并驰:日月一起快速前进,意指时间过得很快。
3. 年光:即岁月。
4. 咨嗟:叹息、感叹。
5. 斑鬓:形容头发花白。
6. 承弁:指的是戴着官帽,弁是古代的一种官帽。
7. 惭愧:这里带有自嘲的意味,表示年岁已大却仍未能有所作为。
8. 新荷又发池:新的荷花又在池塘中盛开。
9. 杨柳:此指垂柳,是中国常见的树木之一。
10.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11. 鹧鸪:鸟名,体型略小于山鸡。
12. 啁哳:形容声音杂乱。
13. 南枝:南方的树枝。
14. 何啻:意思是不仅、超过。
15. 琼树:玉树,象征美好的事物或珍贵的感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思念。诗人以流水比喻时间流逝,表达了时光的匆匆不等人,而我们的思绪也随着时光飘荡,无法停驻。诗人以“斑鬓”的白发和新荷的发芽对比,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岁月不居的感叹。
在诗中,杨柳和鹧鸪作为意象,分别象征着远方和思念。杨柳依依,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离别;鹧鸪悲鸣,仿佛在哀怨着南枝的离愁。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诗人最后以琼树为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心中对友人的思念却如同琼树一般,永不凋零。这首诗整体格调哀婉,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伤春赠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3年。
在公元753年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繁荣,政治稳定。然而,在这个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由于官僚制度的腐败和贵族阶级的奢侈浪费,使得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而诗人在此时也面临人生的困境,他多次科考不第,仕途坎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孤及写下了这首《伤春赠远》。诗中以春天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所面临的离别之苦。这首诗既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充分体现了诗人在那个时期的忧虑与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