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东湖风浪作复止
万顷重湖东复东,意行得怕打头风。
故畦遗穗粼粼在,野水寒林处处通。
鸿雁汀洲渺葭苇,牛羊篱落见儿童。
衣冠尘土空头白,惭愧扁舟把钓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广阔的湖泊一直延伸到东方,我信步而行,只怕迎面而来的风。
田埂上遗留的稻穗闪着光,田野里的水和寒冷的树林相连。
在水边的洲渚上,大雁和葭苇混在一起;在篱笆后面,牛群和羊群旁能看见孩子们玩耍的身影。
我的衣服和头发都被尘土染白了,对这样平静的生活却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东湖:地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万顷:形容湖水广阔无边。
3. 重湖:指湖泊连结在一起。
4. 意行:随心所欲地行走。
5. 打头风:指迎面而来的风。
6. 故畦遗穗:田埂上遗留的稻谷。
7. 粼粼: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8. 野水寒林:郊外的水和树林。
9. 汀洲:水中的小洲。
10. 渺葭苇:形容岸边的水草稀疏。
11. 篱落:用竹子或木头编成的栅栏。
12. 衣冠尘土:比喻官场生活的纷扰。
13. 空头白:头发都白了,但一事无成。
14. 惭愧:因没有才能而自愧不如。
15. 扁舟:小船。
16. 把钓翁:指渔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东湖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湖水、风、稻田、野水、寒林、鸿雁、牛羊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宁静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诗人的心情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东湖风浪作复止》是南宋著名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但国内政治较为稳定。孙应时生活在浙江杭州,东湖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
在这一年中,孙应时的生活相对平静。他在杭州一带游历山水,结交名士,诗歌唱和,过着悠闲的生活。然而,他也时常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东湖的风浪隐喻国家的动荡局势。
同时,这一时期正是南宋文学的黄金时代,文人墨客云集,诗坛百家争鸣。孙应时作为南宋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众多文人的赞誉和效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