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其二
献替依明主,周旋奉至公。 直寻无枉道,方寸有孤忠。 耻在瓶罍罄,嗟深杼轴空。 苍生犹未泰,夫子已先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向贤明的君主进谏献言,为国家至公尽己所能。 坚持真理不违背原则,内心的忠诚不改初衷。 为自己的空虚而羞愧,深深的叹息国家栋梁的缺乏。 百姓生活尚不富足,而我们这些士人已先陷入困境。
去完善
释义
1. 南阳:地名,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东汉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曾躬耕于此。这里指代叶公的家乡。 2. 翰林:中国古代官名,主要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参与政治讨论等事务。这里是胡宿对叶公的尊称。 3. 献替:即献疑和除疑的意思,指臣子向君主进言以消除疑惑。 4. 周旋:指与人交往应酬。 5. 至公:最公正无私的道理或行为。 6. 直寻:本意为沿着直线寻找,这里指按道理行事。 7. 枉道:不正当的道路,这里指不合理的做法。 8. 方寸:心,心里。 9. 孤忠:忠诚于一人,这里指叶公的忠诚之心。 10. 耻在瓶罍罄:意思是遗憾自己未能充分发挥才能,使国家受益。瓶罍罄,指酒坛里的酒喝完了,这里用来比喻一个人的才能用尽。 11. 嗟深杼轴空:叹息国家的人才匮乏,这里杼轴空是指织布机的杼轴闲置不用,表示织布的工作停顿,引申为国家的人才稀少。 12. 苍生:百姓,这里指广大民众。 13. 夫子:对叶公的尊称。 14. 泰:平安,安宁。 15. 先穷:先困穷,这里指叶公去世。
去完善
赏析
《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其二》是一首赞美与悼念诗人的挽词。在这首诗中,胡宿以叶公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表达了对其品德、才干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献替依明主,周旋奉至公”来赞扬叶公在朝廷中的作为,他既能积极进谏,辅佐贤明的君主,又能奉公守法,公正无私地处理公务。这充分体现了叶公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 接着,诗人用“直寻无枉道,方寸有孤忠”来形容叶公的人生态度。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从不妥协,坚守自己的信仰,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决心。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然而,诗人又通过“耻在瓶罍罄,嗟深杼轴空”来表达叶公对世事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像自己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但现实的困境却让这些人才无法施展才华,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哀叹。 最后,诗人以“苍生犹未泰,夫子已先穷”收尾,感叹民生多艰,而叶公却早早离世,无法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叶公的哀悼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希望人们能够继承叶公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胡宿在晚年创作了这首悼念诗《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其二》。这首诗是他在得知翰林院官员、南阳人叶公去世的消息后所写的悼词之一。 在当时,由于仁宗皇帝崇尚文治,许多文人墨客得以进入朝廷,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决策。而叶公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卓越的才华赢得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然而天妒英才,叶公英年早逝,这让胡宿深感痛惜。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初期,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战乱,百废待兴。为了恢复经济和文化,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家文化,选拔人才,改革政治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宿和其他文人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世事难料,叶公的离世让他意识到生命的无常,也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创作这首诗时,胡宿回顾了自己与叶公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在翰林院的共事经历。他通过对叶公生平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故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生死、功名、事业等问题的感慨。这首悼词既是对叶公的哀悼,也是胡宿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