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善慧大师禅斋
金策巡方罢,斋轩俯斗城。
池闲鱼听法,台静鸟窥生。
社影香蕖白,禅阴碧柰清。
昆灰多妙辨,平日集朝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仔细的审阅和巡查之后,在斋戒之轩里俯瞰整个城市。
池塘边的鱼也在倾听佛法,高台上的静谧连鸟儿都在悄悄观察生命。
乡村的倒影中弥漫着香味的白蕖,在禅意的阴影下绿油油的碧柰显得格外清新。
对于精细的辨别来说,昆明的颜色是个不错的选择,平日的朝会上聚集着各种缨带。
去完善
释义
1. 金策:这里指皇帝巡游四方的銮驾。金,黄金,象征皇家尊贵;策,马鞭,寓意帝王巡视天下。
2. 巡方:古代皇帝巡察四方以体察民情。这里表示皇帝的出行。
3. 斋轩:供奉神佛的地方,通常设于殿堂之上,用以祈求丰收或庆贺重要节日。
4. 俯斗城:低头俯瞰争斗不休的尘世。斗城,是古人比喻尘世的用语,源自古时军队营垒之间的战斗。
5. 鱼听法:形容池中的鱼儿在聆听佛法。佛教故事中,龙树菩萨曾向鱼说法,此处借喻宁静的修行环境。
6. 鸟窥生:鸟儿在静谧的寺院中感受生命。窥生,观察生活,意为寻找生命的意义。
7. 社影:祀社之影,祀社是指对土地神的祭祀活动。香蕖,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其花香可远闻。
8. 禅阴:禅房内的阴凉处,用以休息。碧柰,指碧绿的柰树。柰树又名苹果树,果实甘甜,常用于比喻美好的生活。
9. 昆灰:比喻众多的名士贤人。妙辨,指具有独到见解的言论。
10. 平日:日常平凡的日子。朝缨:官吏每日上朝需佩戴的冠冕,此处代指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寺院景致,表达出诗人对善慧大师禅斋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鱼、鸟、植物以及事物形态的细腻描绘,表现出静谧安详的禅宗氛围。同时,通过“金策巡方罢”和“昆灰多妙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理论的独特理解和深入探讨。整首诗充满了幽深的禅意,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善慧大师禅斋是一首描绘作者与善慧大师交情的诗,创作于唐代。在诗中,胡宿通过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禅斋的宁静氛围和他们在其中的交流感悟。这首诗歌反映了胡宿对佛法的热爱以及对善慧大师的敬意。
胡宿出生于唐朝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世俗的繁华,而是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善慧大师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禅学,并逐渐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唐代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参禅问道。在这个时期,胡宿与善慧大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探讨佛法,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这首诗就是他们在禅斋中的一段美好回忆。通过对禅斋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