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叔辍案上石菖蒲为惠石与菖蒲俱佳拙语奉酬
苍然拳石具林峦,上有菖蒲八节滩。
洛浦毵毵余玉珮,蓝田拂拂长琅玕。
著身便恐移天姥,濯发还疑借洧盘。
割爱赠予铭座右,斓斑鬓影照应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句中提到了石头、菖蒲、洛浦、蓝田等地名和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我将为您将这些诗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这首诗描述了一块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岩石组成的树林和山峦。石头上长着八节的菖蒲草,它们在洛浦河畔生长得非常茂盛,就像戴着玉佩的美女。而在蓝田的山间,绿色植被覆盖了山体,就像风吹动着琅玕树。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仿佛这些美景是天神赐予的礼物。诗人担心自己一旦涉足其中,就会破坏这种美感,所以他用清水洗发,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敬意。他决定将这些美景留在心中,作为永恒的回忆,但在岁月的侵蚀下,他的头发已经花白,再也无法映照出曾经斑斓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苍然":指石头的颜色。
2. "拳石":石头形状的比喻。
3. "林峦":树林和山丘,泛指山林景色。
4. "八节滩":代指水边或水中的石滩。
5.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是指石头的光泽如洛水之滨的美玉。
6. "毵毵":形容毛发或树枝等细长的样子。
7. "蓝田":陕西省的一个县,出产玉石。
8. "拂拂":轻轻地擦过。
9. "琅玕":美玉名。
10. "著身":靠近身边。
11. "移天姥":化用古诗“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此处是说石头之妙难以言表。
12. "濯发":洗发。
13. "洧盘":洧水的岸,这里指菖蒲所在的地点。
14. "割爱":舍弃自己的喜好。
15. "铭座右":把某人或某事铭记在心。
16. "斓斑":斑驳,有花纹或斑点。
17. "鬓影":形容头发花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得到一块造型独特、上面生长着茂盛菖蒲的石头时的欣喜心情。首句“苍然拳石具林峦”描述了这块石头的形态特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自然的韵味。接下来的“上有菖蒲八节滩”则是交代了石头上所生长的植物——菖蒲,以及它们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颔联“洛浦毵毵余玉珮,蓝田拂拂长琅玕”则是对石头的进一步描绘,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石头以生命力,使其显得更加灵动而富有艺术气息。
颈联“著身便恐移天姥,濯发还疑借洧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收藏此石的珍视,以及对与之相伴的石菖蒲的喜爱。这种喜爱之情甚至让诗人感到如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般,拥有了非凡的力量。尾联“割爱赠予铭座右,斓斑鬓影照应难”则是表达出诗人对于能获赠此石的感激,同时表达了他的感慨,即虽岁月流逝,自己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整首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济叔辍案上石菖蒲为惠石与菖蒲俱佳拙语奉酬》是南宋诗人许及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此时正是南宋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
许及之(生卒年不详),字知非,浙江瑞安人。他在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交往密切。许及之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过官职,但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许及之可能正在经历人生的一些挫折和困境。
在南宋时期,石菖蒲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备受文人墨客喜爱。石菖蒲具有坚韧的品质,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高尚品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石菖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借石菖蒲寓意自己的品性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