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次韵转庵用食黄雀韵赞叹邓长孺曩得予端研邓为转庵甥方在疚

标题包含
又次韵转庵用食黄雀韵赞叹邓长孺曩得予端研邓为转庵甥方在疚
论研当考石精微,观人岂计体瘠肥。 歙溪入浙无淹期,刷丝罗纹如出机。 比并端坑终品卑,就中古端见尤稀。 难得已叹承平时,长绳束腰下岩扉。 宿粮腰畔不捄饥,凿深泉眼迸若飞。 浸淫竟日无光晞,轻生重石不悟非。 石工传业犹孙枝,我售古璞千金归。 璞虽云石玉为肌,信手得墨无拒违。 事忙行草取次宜,才衰笔老无发挥。 顷见邓友辍赠之,质粹材美不可讥。 契家有子吾所知,文章光焰期腾晖。 不妨怪怪仍奇奇,酷似牢之惟舅依。 嗟嗟尚怵霜露悲,循陔自苦躬采薇。 读礼以外将胡为,力学报亲其殆几。 学非有厌书非痴,有志于上皆可希。 彤庭对策决大疑,制草说命周南妃。 玉堂从容有余师,古来孽子操心危。 勉旃无令一篑亏,万钉要看黄金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研究探讨应当深入细腻,观察评价何须计较身形胖瘦。 歙溪流水进入浙江不用等待,刷丝罗纹如织布机上的纹路一般精美。 相比较而言,端坑的产品品质较低,其中古端砚尤为罕见。 难以得到已经在感叹太平盛世,长绳系住腰部打开岩石之门。 储备粮食在腰间不必解救饥饿,凿深泉水如箭离弦。 浸润终日不见阳光晒干,轻石头却重于生命令人感叹。 石匠传承技艺如同子孙繁衍,我售卖的古砚价值千金。 古砚虽然是由石制成,但内有美玉般的光华,随手研磨就能书写不拒任何规矩。 事务繁忙时行草随意挥洒,年老笔力不济无法尽情发挥。 不久前见到邓朋友赠送的作品,材质纯美无可挑剔。 契约家族有个孩子我知道,文章之光必将照耀四方。 不怕奇怪依旧奇特,就像牢之只能依靠他的舅舅。 叹息之时还要害怕霜露的寒冷,顺着台阶自己辛苦采摘野豌豆。 除了读礼之外还能做什么,努力学习以报答双亲。 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读书不是愚蠢之事,有志向的人都能够实现目标。 在皇宫应对大难题,起草敕令回答周南妃的问题。 玉堂里的生活从容有度,自古而来过错之子总是忧心忡忡。 努力不使容器缺损,满墙金钉待看黄金覆盖。
去完善
释义
论研当考石精微,观人岂计体瘠肥:研究砚台应当考究其石材的精细微妙之处,观察人物则不应计较他们的形体胖瘦。 歙溪入浙无淹期,刷丝罗纹如出机:指砚台采用歙县溪水制作的砚石磨制的刷丝罗纹细致如画,如同出自织布机一样。歙溪,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练江;浙,浙江省;淹期,停滞不前的时期。 比并端坑终品卑,就中古端见尤稀:和其他砚台相比,端砚虽然品质较优,但真正的古端砚却尤为罕见。 难得已叹承平时,长绳束腰下岩扉:意思是能遇到好的古端砚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是太平盛世时期的好砚呢,就如文人带着长绳束腰,下到山岩的洞府去寻觅它一般珍贵。 宿粮腰畔不捄饥,凿深泉眼迸若飞:比喻砚台的材质来自深山的矿石,如同凿开泉水涌出,磨出的墨汁细腻如飞。 浸淫竟日无光晞,轻生重石不悟非:研磨砚台夜以继日,光线暗淡也不停歇,把轻生的石头磨成重器,这个过程并没有意识到是错误的。 石工传业犹孙枝,我售古璞千金归:砚台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犹如子孙繁衍,我把这块古端砚卖出了千金的价钱。 璞虽云石玉为肌,信手得墨无拒违:古端砚虽然看起来像普通的石头,但它其实是玉石的一部分,只要随手研磨就能得到很好的墨汁,没有丝毫抵触的感觉。 事忙行草取次宜,才衰笔老无发挥:形容自己由于事务繁忙,只能随便写点行书草书,因为才华衰退,笔法也显得老态,无法发挥出砚台的优良性能。 顷见邓友辍赠之,质粹材美不可讥:最近看到邓朋友赠送的古端砚,其质地纯净,材质优美,无可挑剔。 契家有子吾所知,文章光焰期腾晖:指的是我了解的一个文人的儿子,他的文章才华如光辉般时常照耀着。 不妨怪怪仍奇奇,酷似牢之惟舅依:意思是这个文人子弟的文章虽然有些怪异奇特,但也酷似他舅舅的风格,只是少了些严谨。 嗟嗟尚怵霜露悲,循陔自苦躬采薇:感叹文人还要担忧生活的艰辛,辛勤地在田野间采集野菜。 读礼以外将胡为,力学报亲其殆几:除了读书守礼之外,还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学非有厌书非痴,有志于上皆可希:学习并无厌倦的时候,热爱书籍也并非痴呆,只要心中有向上的志气,都是可以期望达到的目标。 彤庭对策决大疑,制草说命周南妃:在朝廷上接受皇帝的询问,回答问题时能解决重大的疑难问题,写出类似于“制草说命”那样的文章,就像周南妃那样的人。这里指的是古代朝廷选拔官员时的场景。 玉堂从容有余师,古来孽子操心危:在皇宫中的文人们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高人来指导他们。自古以来的皇子们往往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 勉旃无令一篑亏,万钉要看黄金围:勉励大家努力进取,不要让小错误影响整体,要看到那环绕着自己的无数黄金般的机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以砚台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对砚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亲情的珍视和对学业的期许。诗中提到了砚台的质地、工艺、传承等方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砚台的特点和价值。同时,诗人也借砚台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又次韵转庵用食黄雀韵赞叹邓长孺曩得予端研邓为转庵甥方在疚》,出自宋朝诗人许及之之手。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许及之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歌抒发情怀。许及之是南宋的一位官员,曾任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他的一生波折不断,曾在官场遭受挫折,后又因举荐受到重用。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世态人情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慨。 此外,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许及之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在这首诗中,许及之通过赞美邓长孺的品德和高尚情操,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许及之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官员的形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