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畔木犀
屏里一斑窥豹管,钗头千粟缀鹅黄。
角巾堕晓花同梦,月帐含秋影亦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屏幕的一角可以看到豹子的一部分,发饰上点缀着如同千粒米般大小的黄色珠宝。
晨间的三角帽与花朵一同进入梦境,月亮下的帐幕也散发着秋天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虞俦:南宋诗人,字寿卿,元曲时期文学家红字学者。
2. 枕畔木犀:指放在枕头旁的木犀树,木犀即桂花。
3. 屏里一斑窥豹管:比喻从细微之处看整体,此处是指通过桂花的叶子窥见整个秋天的景象。
4. 钗头千粟缀鹅黄:意指在女子的发饰上点缀着黄色的小花,如同金黄色的稻谷。
5. 角巾堕晓花同梦:早上花朵纷纷凋落,如同梦境一般。
6. 月帐含秋影亦香:夜晚月光洒在窗帘上,留下秋天美丽的影子,同时伴随着桂花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了木犀(桂花)的美。“屏里一斑窥豹管”一句,通过屏风上的一角来展现木犀的形态,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钗头千粟缀鹅黄”则从女性装饰的角度展示了桂花的美丽,犹如珍珠般点缀在钗头上,熠熠生辉。接下来的两句诗“角巾堕晓花同梦,月帐含秋影亦香”则分别通过早晨的花落和夜晚的月光将桂花的香气带入了诗人的梦境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枕畔木犀》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描绘秋日桂花盛开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此时的虞俦担任潭州知州。在诗人晚年时期,他仍然心系国家大事,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宋光宗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依然尖锐。由于皇权争夺、党派纷争等原因,政治氛围较为紧张。而虞俦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也时常受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虞俦仍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坚守自己的信念。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虞俦在《枕畔木犀》中借秋日桂花的盛开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他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的风姿,传达了宁静致远的情感境界。这首诗意境深远,反映了虞俦身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