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于簷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围绕竹篱欣赏菊花,金黄和紫罗兰色的花朵簇拥着绽放。
它们比屋檐下的香草更清香,与猗兰相比颜色更加丰富。
节气已过重阳,却好像今天才是第一次见到这些花朵;饮下一杯酒,才发现晚秋已经悄然离去。
就让白发在花丛中飘扬,让欢笑和歌唱成为今晚的主题。
去完善
释义
1. 古愚:古代诗人,此处借指作者的朋友。
2. 次韵:古人诗词创作时,常采用原诗的韵脚来进行再创作,称为“次韵”。
3. 立冬日:农历十月初一,立冬节气开始之时。
4. 篱头:篱笆墙头上。
5. 窠窠: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6. 簷卜:一种草本植物,其花香淡雅。
7. 猗兰:即兰花,花型美观,色泽艳丽。
8. 九节:农历九月。
9. 一樽:一杯酒。
10. 当筵:在酒席上。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沈说的《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中,诗人以菊花为主题,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立冬日赏菊的画面。诗人用“深黄浅紫”来形容菊花的色彩斑斓,表现出了菊花的美丽和生机。接下来,诗人又以“清于簷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来赞美菊花的高雅品质,并与檐下香草、猗兰相比拟,使菊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同时,诗人以“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表达出菊花开花时节的来临,以及自己在欣赏菊花时的愉悦心情。在诗的最后两句“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诗人以自己老年仍乐观面对生活的心态为结,展示出对人生的豁达与豪放。整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以及对菊花的独特见解,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是南宋诗人沈说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发展繁荣。
在沈说的个人经历方面,他生活在一个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沈晦是一位知名的文人,曾任南宋官员,因此沈说的生活环境较为优越。然而,沈说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未能取得功名,这可能让他感到有些失意。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文化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诗歌,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